2015年甘肃经济:瞄准“六向”要“六力”

23.01.2015  13:12

  2015年甘肃经济面临的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大环境并不乐观。如何趋利避害,从自身省情出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是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思考、慎重决策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上应该瞄准投资、改革、创新、非公经济、重大机遇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六个方向,向投资要拉力、向改革要推力(红利)、向创新要动力、向非公要活力、向机遇要潜力、向“四化”要实力,整体促进甘肃经济增长比全国“高一点”、质量向全国“靠一点”、结构比以往“优一点”、方式比过去“好一点”。

  一是向投资要拉力。全国经济已经步入中速增长、需求拉动的新常态,但甘肃经济在2015年仍然需要部分保留投资拉动、较高增长的“老常态”,这是由甘肃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和自身发展阶段相对滞后半拍所决定的。在这样的判断中,向国家争取大项目支持、继续高质量大力度招商引资仍然是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基础性工作。当然,强调投资拉动并不是不需要培育内需,更不是不主动适应新常态,也不是忽视另外两驾马车的作用,而是从甘肃省情出发,把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重点的投资持续抓紧抓好,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改善才能有后劲。如果只跟全国新常态的潮流,把不唯GDP当成不要GDP,把内需拉动也当成甘肃首要任务,恰恰会拖全国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惠民生和进入新常态的后腿。

  二是向改革要推力(红利)。全面深化改革在甘肃更具有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的特殊意义,特别是在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调动各方面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改革事项中,甘肃一定要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向改革要红利。要瞄准通过改革可以明显增动力、添活力、出效益的领域先改真改,要抓住土地、税收、科技、金融等制约甘肃发展关键环节落实落细改革任务。

  三是向创新要动力。创新驱动始终是甘肃的一个短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有潜力可挖的领域,特别是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较好的基础,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优化环境、落实政策、培育主体、全民行动、靠实责任、加大督查。要形成一个自上而下,人人想创新、个个能创新、处处有创新、时时抓创新的良好氛围、运行机制和工作状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党的建设新工程中,每个方面都要唱响创新主基调:经济抓方式创新,政治抓协商创新,文化抓传承创新,社会抓管理创新,生态抓机制创新,党建抓保障创新。

  四是向非公要活力。甘肃的非公经济散、小、弱、慢,是长期以来甘肃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主要症状和重要原因。为此,省上出台了不少政策,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出现了良好的转机,但情况仍不能令全省人民特别是非公经济界人士和投资创业者满意,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仍大有潜力。现在最关键的是千方百计把已有政策落实好,只要政策这场“及时雨”真正落实了、落地了,打碎看上去能进去其实会碰壁的“玻璃门”,打碎表面上很诱人冲上去就会被弹回来的“弹簧门”,打碎一阵子进去了转一圈又会被推出来的“旋转门”,甘肃非公经济才能释放巨大活力。

  五是向机遇要潜力。人人都说甘肃充满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这些机遇给甘肃带来的实惠目前还是有限的。2015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紧盯机遇、吃透机遇、用好机遇,向机遇要势能和潜力。甘肃大大小小的机遇集成起来恐怕有近十个,但最大的机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但这同样也是一个涉及长远利益的潜力性机遇,抓这一机遇关键是多顺势、多融入、多占比、多作为;甘肃最特殊的机遇是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试验区,兰州新区关键是要抓住保税区建设向自贸区提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关键是要抓好敦煌这个龙头,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生态安全区关键是在争取形成真实管用有效的补偿机制上下功夫。

  六是向“四化”要实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被称为经济升级版的“新四化”,以上说的五个需瞄准的方向坐实了都可以归到这四个方面来,只有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真正调结构、转方式,只有插上信息化这个翅膀才能真正跨越赶超,只有推进以人为本、以人为重、以人为主的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改变甘肃城乡落后面貌,也只有真正推进农业现代化向前扎扎实实迈进一步,甘肃的“1236”扶贫攻坚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作者系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