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义副校长带队参加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活动
5月23日,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李宗义副校长率600公里高速磁浮项目参与者梅元贵教授、机电工程学院(青岛研究院)院长石广田教授,参加了在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举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阶段成果汇报会暨首辆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活动。
国家政协副主席万钢、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以及山东省、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科技部、国资委、中国工程院、青岛市的主要领导,轨道交通领域的众多院士出席活动。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我国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制工作,它将填补航空与高铁客运之间的旅行速度空白,对于完善我国立体高速客运交通网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项目于2016年7月启动,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具体实施,聚集国内高铁、磁浮领域优势资源,联合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联合舰队”共同攻关。我校梅元贵教授团队参与该项目研制工作。目前,5辆编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的研制目前也在顺利推进中。按照项目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将在2020年下线;2021年在调试线上开展系统综合试验,完成集成验证,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据该项目负责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经过近三年的技术攻关,课题团队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车辆、牵引、运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统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据丁叁叁介绍,试验样车作为高速磁浮项目研发的重要环节,是高速磁浮的“实车级”试验验证平台。通过试验样车,可对高速磁浮关键技术及核心系统部件进行验证和优化。试验样车的下线,为后续工程化样车的研制打下了技术基础。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作为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高速磁浮用于长途运输,可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
高速磁浮采用“抱轨”的方式运行,列车没有脱轨风险。牵引供电系统布置在地面,采用分段供电,同一供电区间只能有一列车行驶,基本无追尾风险。与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没有传统的“车轮”,行驶时与轨道不发生接触,无轮轨摩擦,维护量也更少,具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势。另外,高速磁浮还具有速度高、安全可靠、噪音低、震动小、载客量大、耐候准点、维护量少等优点。
作为一种国际尖端技术,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大“制高点”。多个发达国家都进行了长期持续研发,并建有高速磁浮试验线等研发验证平台。目前,日本拥有42.8公里的山梨磁悬浮试验线,并在试验线上实现了603km/h的最高试验速度。建设高速试验示范线是高速磁浮系统试验验证和设计优化的必要平台,是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对形成高速磁浮全系统全速度级的试验验证能力,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持续领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图/石广田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