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公积金”不如发“现金”?惠民之举如何更“贴地气”

22.08.2014  08:56

   新华网广州8月21日电(记者魏蒙)用工企业不给工人缴交“五险一金”是严重侵犯工人权益的行为,但近日广东省中山市一家工厂为工人足额办理社保及缴纳住房公积金后却引起工人质疑。记者调研发现,事件的原因在于,相关政策的设计及执行中与工人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目前,这一事件已得到较好处理,同时引发思考,惠民政策及配套措施如何更“贴地气”,让群众真正获益。

   “从今年7月1日起,该厂为其1700名员工(其余为劳务派遣人员)足额办理社保和缴纳住房公积金。此举使该厂的缴费增加,个人负担的费用也相应增加,由此引发部分员工质疑。”当地政府对这一事件如此解释。

   记者采访了该厂部分工人,他们表示,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是好事,但每月社保个人缴交部分由167元增加了一倍,公积金也从原来66元增加到200多元,这样现在到手的收入反而变少了。“拿到工资条都哭了。”有工人这样表示。

   工厂不为工人办社保和公积金,工人不满;工厂足额为工人办了,工人也不满,为何遭遇如此的尴尬?有工人告诉记者,工人们都很现实,“落袋为安”最切实际,认为还不如拿现金。

   有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养老保险来说,应加快异地接续的步伐,对工人退休后的保障非常重要,随着政策到位和宣讲到位,仍有望获得工人们的认可,但就公积金而言,实在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面包”。

   “靠住房公积金,有哪个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在这里买得起房?”一位工人称。

   目前争端已平息,工人所在的公司以增加“额外补助款项”来补贴对员工个人所增加负担的部分。

   广东工业大学法学教授郑小明认为,出发点好的社保政策,在强制推行时应注意协调好两大关系:一是如何解决大部分低收入人群,因参加社保而面临到手收入相应减少的问题;二是如何避免众多小型企业因全员参保,特别是参保费用大幅增加而面临生存成本大增的可能。而公积金政策应加快创新力度,降低提取门槛,让工人真正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