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领导手机号码效果注定昙花一现

08.10.2014  03:04

    有报道说,为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江苏各地党政一把手掀起一股晒手机热潮,引起广泛关注。但是质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多媒体时代,百姓表达诉求的渠道在增多,领导晒手机还有必要吗?领导也是人,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联系无障碍、办事无拖延、服务无折扣”,做得到、受得了吗?

    对此,小马飞刀以为,一定是昙花一现。因为公布领导手机号码,十几年前就有,早不是什么新闻,但坚持下来的没听说有几个。原因非常简单,24小时要求领导不眠不休、或者365天情绪饱满应对民意诉求,这本身就有点不可思议;而且公开电话之后,还要拟定好可操作的游戏规则,譬如开会时怎么办、休息时如何处理等,如果“公开”仅仅到号码为止,接不接电话、怎么接电话,自然只能是仰仗官员不甚靠谱的道德自觉了。更为重要的是,靠主要领导之力推动的工作效率,不是真正的工作效率。因为,既然领导出面可以提高效率,当领导不出面或领导自己倦怠之后,效率便会迅速降低。其实质仍然是唯领导“马首是瞻”,存在“人亡政息”的危险。

    当然,公开领导手机号码,初衷是好的,一来密切干群关系,倾听民情民意,沟通权力与权利;二来改变“官本位”思维,有利于为官者放低身段。但是从事物发展的特点来看,注定是要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一开始非常重视,每一件都全力予以解决;接着,越来越多地陷入到没完没了的事务之中,以致根本没有精力来履行岗位责任上的事(就其本身职务而言,就是严重失职);于是领导们也就不那么上心;市民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在失望之余,市民也就不再打电话了……最终,公布和没公布一个样。

    曾有专家表示,大张旗鼓地公布领导电话,公众也表现出热切期待,这本身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态,即大小事情必须找政府,最好是找到领导。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几乎一辈子不必跟政府打交道而过自己的日子,与此前者形成鲜明对照。另外,政府的科层制结构,本来就是为了管理社会事务的方便而设计出来的分工。如果公众都很熟悉这种分工而不会乱打电话,那当然最好。而如果很多电话都要打到领导那里,就反映了程序分工的失效。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政府行政机构公布一切联系方式,特色在于非常注重各种事项的分门别类与程序上的详细指引,并尽量提供高科技的、人性化的联络服务方式。但是,一般不公布具体职位上的人名,这也是一种公务上的合理保护。

    小马飞刀最后想说的是,如何使职能部门真正地各谋其政、各司其职,还是要靠制度。从选人用人开始,到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使所有制度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让群众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而不是打电话找领导寻求“尚方宝剑”,这才是真正的长效机制。否则,一切都是形式。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