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汛期甘肃气候特征公布 全省逾八成区域遭异常高温

06.09.2016  20:02

    原标题: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公布今年主汛期我省气候特征全省逾八成区域遭异常高温

  9月5日,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发布甘肃省气候变化分析专题报告,公布今年主汛期我省气候特征。据悉,主汛期气温偏高,全省86%面积遭受异常高温。汛期全省平均气温21.0℃,较常年同期偏高1.7℃,为1961年以来最高。

  12县市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从降水和气温特点来看,降水总体偏少,河西走廊多个戈壁城市突发异常强降雨。主汛期(6月至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87.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降水区域差异明显,河东偏少2成至5成,河西偏多2成以上,酒泉市偏多1至3倍。全省出现7个暴雨日,4场区域性暴雨,较常年偏多2场,主要出现在河东19县,波及范围近3年最多。漳县、玛曲、宁县、永靖、皋兰、景泰、玉门镇、高台、敦煌、瓜州10县市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景泰、敦煌和瓜州3县市日降水量破历史极值。酒泉市8月降水偏多2到4倍,其中敦煌和瓜州偏多6倍,出现2次大雨日,为1961年以来大雨日最多的年份。

  气温偏高,全省86%面积遭受异常高温。汛期全省平均气温21.0℃,较常年同期偏高1.7℃,为1961年以来最高。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普遍偏高1.5℃以上。7月26日至8月15日出现了今年最大范围的、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过程。65县市占全省总面积的86%,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2℃高温,11个县市连续高温日数超过10天,且10个县市破历史极值;38县市出现超过35℃高温,占全省总面积的63%,酒泉市和张掖市的9个县市35℃以上连续高温日数达5日至9天;有12县市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

  从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点来看,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主汛期全省出现16个冰雹日,较常年同期偏少。而6月份占10个冰雹日,较常年同期偏多3个冰雹日。6月3日至14日强对流天气频发,出现7次雷暴、阵性大风、短时强降水,多地遭遇冰雹灾害,张掖、武威、定西、临夏、甘南、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市州的35个县近100多个乡镇遭遇冰雹灾害,最大直径达40毫米。多地降雹,作物叶片、果树枝叶与幼果受损严重,作物与林果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受阻,果蔬产量与品质下降。

  此外,持续高温雨少叠加,导致河东“骤发干旱”凸显。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天水和陇南六市平均气温为23.9℃,偏高2.9℃,为1961年以来最高,降水量40.9毫米,较常年偏少58.8%,为1961年以来次少,仅次于1972年。7月25日至8月22日,有一半以上县、区降水不足20毫米,13个县、区不足1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8成以上,伏旱持续天数大部分在30天以上。由于持续高温且伴随土壤水分含量低和强蒸散作用,突发性强、发展迅速、强度高,导致“骤发干旱”发生,对作物产量和水资源供给有严重影响;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少,表现为马铃薯发育停滞或缓慢,部分受旱特别严重的地块,农作物接近死亡,可能绝收。(记者 张云 通讯员 林婧婧)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