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依法保障人权取得显著成效

13.09.2016  22:38

  综合新华社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2日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公安机关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权利、防范纠正冤假错案、推进司法公开、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采取了扎实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报道: 《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全文

   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权利

  白皮书指出,公安机关先后开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打黑除恶、打击整治非法调查和非法买卖公民信息、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和利用“伪基站”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权利。公安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制定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

  中国的打拐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白皮书说,截至2015年,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已为4100余名被拐卖儿童找到亲生父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得到有效遏制,案件数量自2013年起逐年下降。

   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

  中国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2013年,公安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执法办案工作,切实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通知》等文件,深化错案预防机制制度建设,加强对执法办案全方位、全过程、即时性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此外,公安机关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务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创新司法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当事人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2015年,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12场。截至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开通微博账户、微信公众号2.6万余个。

   2500余家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白皮书显示,中国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中心驻看守所工作站建设,全国已有2500余家看守所建立了工作站,为在押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

  白皮书说,中国加强看守所建设和管理,保障被羁押人的人身安全。严格落实入所身体检查制度,建立预防和打击牢头狱霸的长效机制,对新收押人员实行过渡管理,严禁使用在押人员管理监室。严格提讯、提解制度。办案机关因侦查需要提解犯罪嫌疑人出所辨认或者追缴犯罪有关财物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办案机关主要领导批示并标明法定原因,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提解。截至2015年,全国有2169家看守所建立被羁押人心理咨询室,有2207家看守所实现留所服刑罪犯互联网双向视频会见。

  白皮书同时显示,中国规范监狱、看守所生活医疗管理,保障被羁押人的健康权利。服刑人员在监狱、看守所服刑期间因参加劳动致伤、致残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出监、出所后的医疗补助、生活困难补助等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人员,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此外,中国加强对监狱、看守所的监督,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截至2015年,全国有2610家看守所建立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有2558家看守所聘请了特邀监督员。中国看守所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开放。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白皮书指出,自2002年以来,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基本控制在2%左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未成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逐渐下降,2015年下降到3.56%。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严格落实年龄审查、指定辩护、慎用羁押措施等工作要求,依法通知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并作为办案的参考;审判时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实行犯罪记录封存;积极开展对违法犯罪及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