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对全省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04.08.2015  12:23

  原标题:我省对全省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我省的土地流转率仅为20%

   中国甘肃网8月4日讯  据鑫报报道(记者 谈应霞)全省加强耕地保护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昨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对全省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出席会议并讲话。据悉,目前甘肃省的土地流转率仅为21.9%,远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在全国排23位,比最高的江苏省(58.42%)低近40个百分点;土地流转的速度跟不上农村人口流动的速度,导致土地撂荒的现象比较明显。

  为此,要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改变过去那种独家独户、单打独斗、封闭运行的生产模式,推动土地向生产能手、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流转,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加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进程。

  欧阳坚强调在耕地保护方面,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制度约束,坚守耕地数量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规模和对耕地的不合理占用,真正扎紧制度的笼子;优先把城镇周边、交通沿线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与其他基本农田一起,尽快落实到地块、记录到文本、标记到图册,做到可查、可看、可控。二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减少耕地占用。我省节约集约用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为此,要下决心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及荒山荒地,努力缓解新增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压力;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将已经批准的用地尽快利用起来;对长期不用的,要坚决予以收回。三是加大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质量。首先,要研究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地方标准,坚持“质量底线”,用制度和标准来规范耕地的建设、开发和占补行为。其次,要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对地膜能收尽收,不断增强土地肥力。第三,要大力实施土地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520万亩。今年起,要在22个产粮大县,推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100万亩,辐射带动1000万亩,不断提高耕地的综合产能。

  在土地流转方面,欧阳坚强调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从今年起,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二是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土地流转。同时,要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土地使用性质不改变、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大胆改革,创新方式,不断探索能让各方普遍受益的流转方式,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三是规范引导工商资本的参与。引入工商资本,用工业的思维和办法来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一个是,要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让工商资本与农户联结起来,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来发展现代农牧业。另一个是,要加强对工商企业行为的监管和风险的管控,坚决防止流转土地的“非农化”,坚决防止以改革的名义来损害农民的利益。

  据了解,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力争在“十二五”建成58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上,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20万亩。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实施精准扶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全面推进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12个示范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