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省工商工作亮点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突破
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6月,在全省全面推行“三证合一”改革;10月,与全国同步实行“一照一码”改革;全年发放“三证合一”营业执照10.31万份。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将134项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对所有后置审批事项主动履行“双告知”职责;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6项,目前只保留17项。
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电子化登记管理;取消各类收费项目;调整下放绝大部分登记事权到市县工商机关;下放冠以“甘肃”字样的企业名称核准权;推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变更通知书就近属地领取制度;牵头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事制度国际合作企业投资注册便利化”课题研究。
全省新增市场主体23.78万户,同比增长16.3%;新增注册资本3273亿元,同比增长21.5%。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起步
“全国一张网”建设:建成运行了“甘肃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联网运行。截至年底公示市场主体信息653万条,日均访问查询量7.1万人次,总访问量达到4413万人次。
“双公示”: 2013年度年报公示率达到93.98%,2014年度达到80.16%。开展对公示年报信息的抽查检查,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4.66万户企业、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31.49万户个体工商户向社会公示,首次发布《甘肃省企业年报分析报告》。开展行政处罚一般性案件信息公示,制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内部流程规范》,公示案件信息2009件,公示率达到88.42%。
市场主体抽查制:制定《市场主体抽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行抽查制的省份。开展不定向抽查269次、定向抽查4次,抽查检查经营户6.5万户。
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共享工作的通知》;与省发改委等38家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与17个部门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或互联互通,交换共享信息251.5万条。建立部门信息互查机制,在政府采购、银行贷款、授予荣誉等方面,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予以限制和禁入,“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正在形成。
消费维权工作——提质
推动《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第二个配套新《消法》修订完成地方条例的省份。
强化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监管,抽检16个品种1025个批次商品。
充分运用行政约谈、行政处罚、先行赔付、“诉转案”等机制和手段,提高消费维权效能。
发挥消协组织社会监督作用,关注供暖供气、物业服务、汽车售后等民生热点问题,通过函询建议、新闻曝光等方式,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管、经营者主动履行法定义务。
全年受理消费投诉举报16.71万起,挽回经济损失2997多万元。12315指挥中心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监管执法——创新
网络市场监管:省局成立网络交易监管处,加快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建设,开展 “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备案经营主体861户。
商标广告监管:“双打”行动重点查办跨区域、倾向性、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商标侵权案件。建成广告监测执法“一系统三平台”,对省内媒体全天候监测。完善广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遏制非法集资:报请省政府印发了《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投资类企业减少852户,立案调查82件,移送公安机关33件,案件频发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竞争执法工作: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力度,集中整治侵权仿冒、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打击传销集中行动,联合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制定了《甘肃省创建无传销城市考评认定办法》及《实施细则》。
重要领域市场监管:深入开展红盾护农、合同帮农工作;组织开展汽车、旅游、成品油等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守重”企业公示和合同格式条款监管。
查处经济违法案件12570件,案值11391万元。其中,竞争执法案件2947起、农资案件483起,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634起, 商标广告案件848起,捣毁传销窝点35个。
非公经济发展——提速
政策引导:提请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会,刘伟平省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设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和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扶持4945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融资平台:在全国首创建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制度,省财政厅先期注资1.6亿元,可放大贷款100亿元以上。全省第一批8.58亿元贷款已惠及142户小微企业。
法治工商和信息化建设年——达标
法治工商建设:修订完成《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牵头起草《甘肃省无证无照经营查处管理办法》《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完成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梳理汇总工作,整合清理行政权力301项、公共服务事项11项、责任事项2103项、追责情形2636项,已全部向社会公示。清理出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清单334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清单234项、“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14项、信访投诉途径清单66项。开展法律“七进”和“2015普法陇原行”活动,“六五”普法考评获得优秀等次。
信息化建设:扩充完善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内部管理平台;建设运行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实现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动产抵押等27项公示功能;开发运行“三证合一”并联审批系统、企业信息公示交换平台、随机抽查监管系统;建成工商“云平台”。
基层基础建设和保障能力——提升
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风”整治取得明显效果;深化与总局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等省内外高校的合作,高层次开展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人员达到5499人次。
夯实基层基础:制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省发改委修订完善《基层工商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15年安排工商所新建及维修项目共61个,总投资3029万元。
精准扶贫和双联工作:省局荣获全省双联行动先进组长单位“组织奖”,市州局、县市区局双联行动考核优秀率达到45%。
党风廉政建设:建立“5985”责任体系,通过图表式分责、链条式传导、网格式覆盖、倒逼式追责等方法,细化了主体责任内容。突出选人用人管人、项目资金管理、登记注册、执法办案和作风建设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实化了主体责任到位。完善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约束、违纪案件查办等机制,强化了主体责任保障。
非公党建“升级版”——扩容
规范建设:目前,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共有党员90019名,组建党组织21425个,覆盖企业60658户,覆盖率达29.04%。向基层下拨党建工作经费500万元。
加强培训: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4281名,其中工商系统内选派3096名,系统外选派1185名,指导16068户企业。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企业聘请、组织选派、公推直选等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举办党组织书记和企业出资人培训班453期,培训19812人次。
创新载体:广泛开展 “三岗联创”活动,表彰100个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建设小康先锋号”、100名“建设小康先锋岗”和9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设立党员责任岗27158个,创建党员示范岗2253个、党员先锋岗1012个,提出合理化建议6623条,创造经济效益2.66亿元。1085户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参与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等,投入资金2996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