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行动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小孤山水电站周边设施整治前。
小孤山水电站周边设施整治后。
红石窝煤矿整治后。
红石窝煤矿整治前。
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水电站生态基流监控平台
祁连山保护区水电站生态流量市级监控系统是张掖市为实现长效监管采取的有效手段。目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的17座水电站生态基流视频监控图像和下泄流量数据已全部接入该系统,实行全天候、全时段动态监管,实现了对水电站流量监控、流量预警、视频监控、流量统计、断点统计、报表管理、用户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监管。
黑河小孤山水电站
基本情况:
黑河小孤山水电站位于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境内黑河大峡谷下游,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
整改情况:
进行了土地平整、覆土播绿,拆除临建房屋1860平方米。安装了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流量下泄设施、视频监控及流量计,并规范建立了生态基流下泄记录台账,生态基流下泄正常。
肃南县红石窝煤矿
基本情况:
肃南县宏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红石窝煤矿,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矿区面积为10.5062平方公里,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整改情况:
完成了煤矿关闭,拆除生活区房屋123间、回填井口10个;清除整治场地的弃渣2.5万余立方米;采取刷坡整平、覆土播绿、场地清理、封育围栏等措施,封育面积210亩,人工种草201亩。目前已完成现场整治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高压线。2015年9月以来,张掖市有75人因祁连山、黑河湿地环保违纪违规问题被当地纪检监察机关问责。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教训沉痛,需全面审视、深刻反思、举一反三。今年,张掖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严肃执纪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坚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以来,张掖市把严格追责问责作为倒逼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市、县(区)纪检监察部门和政法机关全过程介入突出环保问题查处问责,全力以赴推动整改整治工作。
记者从张掖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行动指挥部了解到,自2015年9月环保部约谈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祁连山、黑河湿地环保违纪违规问题,共问责24起、75人(党纪政纪处分31人、诫勉谈话30人、通报批评12人、其他2人),约谈32人。对巨龙铁合金公司直排烟尘、石庙二级水电站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对6名相关责任人予以拘留,环保部门依法对巨龙铁合金公司、石庙二级水电站分别处以33.95万元、13.96万元的罚款。
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张掖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政处罚案件48件,处罚企业45家,罚款金额266多万元;实施限产停产整治15起,移送公安机关13起、行政拘留19人。市、县(区)检察机关共发现生态环保领域各类违法案件线索28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对甘州区环保局4名公职人员立案侦查。
从严整治筑牢生态防线
今年,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中,张掖市分类施策,多措并举,为这场环保攻坚战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整治整改中,实行“六不放过”,即保护区范围内的企业没有关停退出不放过、设施没有拆除清理不放过、现场没有治理恢复不放过、配套措施没有全面落实不放过、国家验收没有过关不放过、监管机制没有建立不放过,坚持把生态修复治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彻底。
今年,张掖市在全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的同时,深入查找全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关闭退出湿地保护区内的生产经营项目,拆除违规建设的养殖场、砖厂、建筑物等人工设施;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区外围探矿采矿、采石挖砂、工矿企业、旅游和水电开发等领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坚决防止自然保护区外围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张掖市采取4项硬措施,把“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是实行严格的环保审批。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把环评作为项目审批、报批的前置条件,对新上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和分类管理,修订市级审批环评文件建设项目目录,健全建设项目环评承诺备案机制。
二是实行严格的执法监管。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政策法规,充实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力量,以零容忍态度严格监管执法,坚决查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推行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机衔接,形成严惩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环境监控检测体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提升管理保护实效。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三是实行严格的生态考核。修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强化考核指标约束,实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评价、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四是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责办法(试行)》,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整改不力的,无论涉及什么地方、什么部门、什么人,都依法依纪严肃问责、终身追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和虚报瞒报、弄虚作假、包庇纵容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充分发挥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
全民行动建设美丽家园
“今年,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房前屋后干净多了。”近日,临泽县倪家营镇黄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华对记者说,“以前,村里不少地方都有垃圾,田间地头有不少塑料地膜,一刮风满天都是纸片、塑料膜。”
今年,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张掖市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在年初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和城乡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两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工作,彻底治理乱采乱挖、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顽疾”。
“脚步送到位、排查全覆盖、问题找出来、台账建起来、措施提出来”——张掖市、县区两级组织督查组明察暗访、跟踪问效,力求各类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同时,利用电视、网站、微信等,及时报道整治进展情况,并对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进行曝光,设立公众举报电话和专栏,引导开展群众“随手拍”,形成了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格局。
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投入1.53亿元,各乡镇设立环卫机构,行政村组建保洁队伍,购置垃圾清运车284辆,人力保洁车1505辆,建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点797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站104个,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理陈年垃圾37.2万余吨,整治农村“三堆”27万立方米,一批环境卫生“老大难”问题初步得以解决。
张掖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是老大难问题。今年,张掖市各县区先后出台《废旧地膜回收管理办法》,以政府统一收购的方式,鼓励广大群众捡拾废旧地膜。同时,鼓励废旧地膜加工企业对收购的废旧地膜进行加工和无害化处理,有效解决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问题。至今,全市共收集废旧地膜7000余吨。
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带来的不只是环境卫生面貌的变化,也促进了干部群众观念的转变。
“现在我很少开车,上下班都骑公用自行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环保、低碳。”甘州区文联干部张兴龙说。
肃南县西水林场塔尔沟护林站距离张掖市区70多公里。今年,护林站给每位护林员配备了垃圾袋。每逢轮休回家时,大家必须将自己的生活垃圾全部带回市区处置。
如今,“环保”理念不仅在张掖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口口相传,更体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保护生态,守望家园,已经成为每个张掖人心中的责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摒弃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历经亿万年间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馈赠。对绿水青山,破坏和毁灭只在旦夕之间,恢复和重建却需要异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张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总体战、全局战,张掖人民要坚决打赢这场“战斗”,守护地洁天蓝水清的生态美丽家园,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记者 齐兴福 图片均由张掖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行动指挥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