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日制私塾探秘:读经典作揖礼 学中医养生

30.12.2015  11:36

  中国兰州网12月30日消息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乡曲阜开设私塾,提倡因材施教,成为万世师表。古代的私塾,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西学东渐,近代教育兴起,私塾逐渐式微。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复苏,全国各地又陆续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私塾。

  一群人想以不同的方式来读书,一群人想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教书。他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在实践自己的理想时,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私塾能浇灌出怎样的花朵?近日,本报记者探访了位于广州乡村的南华书院,这是一家以国学教育为基础,以中医教育为特色的私塾,目前有4~14岁的28名孩子在那里接受全日制的教育。

  南华书院位于增市区瓜岭村,这里曾经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瓜洲小学”的学堂。2011年,广州的一群国学爱好者发现了这个地方,建起书院。

   人生拐弯处的相逢

  李天彤是目前南华书院的副理事长,也是一名国学爱好者。她曾在政府机构工作,后来下海从事广告业,正当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难道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吗?”

  2007年,她追随知名学者冯学成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多名同学打算一起办少儿国学堂。于是他们来到了瓜岭村。

  李天彤向记者讲述了办学之初异常艰辛的过程。当时,瓜洲小学废弃近三年,房屋已是危楼,南华书院的几名校董出资200万元将其修葺一新。

  创办初期,由于耗费巨大,资金紧张,最困难的时候学校的女老师要一起做传统手工艺品,如中草药香囊等义卖来补贴办学费用。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是创立者自己的或亲戚的孩子,也有教职工的孩子,全日制的学生,每个月收费3500元,教职工的孩子收费则相对优惠。李天彤说,由于学生不多,3500元的收费可以说是入不敷出。不过,他们自己也表示,办学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先争取收支平衡。

   周而复始读经典

  一名女学生向记者展示了怎样向孔子行礼,她身体肃立,双手合抱于前,掌心对着自己,分三次向孔子鞠躬,分别鞠躬30度、60度和90度。学生们每天都要进行10分钟的晨礼。

  这里的学生们见到记者,大多会主动鞠躬问好,越小的孩子,会越主动打招呼。课间休息时,他们也像公立学校的孩子一样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并无二样。

  读经是这里的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课。根据南华书院这学期学生的日程表,上午的时间,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读诵经典。

  王蒙恩(化名)自南华书院创办以来,就一直在这里读书,刚来的时候,她只有5岁,如今已经9岁。当记者问她学习了哪些经典时?她一一列举:“《黄帝内经》、《论语》、《孝经》、《三字经》、《老子》、《药性赋》、《医学三字经》。”

  记者请她背诵《论语》,她有一点儿不高兴,撇着嘴说:“又要背了啊。”最后她还是熟练地背出了《论语》第一章。但当记者问她“有朋自远方来”是什么意思时,她说不知道。

  这并不奇怪。这里的老师吴越说:“这些经典的东西,孩子们只要背诵,自然就会知道其中的含义。孩子说不知道什么意思,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她只是无法表达出来,其实心里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