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15.06.2017  00:02

由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于6月7日在京召开。

本次会议总结了我国地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地震局发言人从创新能力、支撑发展、国际对比、体制机制等方面认真分析了当前地震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开放合作、充满活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若干地震科技优势领域,并取得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丰富地震科技产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攻坚克难、具有一流水平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使我国地震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争取到2030年,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

会上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宣读《关于表彰地震科技创新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的通报》并介绍《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把科技创新摆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广泛凝聚部门、行业和社会乃至国际力量,向地球深部进军,向防震减灾发力,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努力实现地震科技创新重大突破,显著增强我国地震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地震工作服务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向着建成世界地震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会上了解到,下一步将从四方面加强部署,一要强化地震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在认识地球、减轻灾害、与地球和谐相处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二要深化地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地震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深化地震科研所改革、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搭建共享共用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切实转变地震科技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地震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地震科技创新布局。三要抓住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加快防震减灾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优质高效的地震科技服务供给。四要弘扬创新精神,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攻坚克难、具有一流水平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着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切实转变人才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环境,大力推进地震科学普及,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巨大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等主办部门四位领导同志致辞。大会还特邀财政部同志解读国家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政策。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钟登华院士、马瑾院士、陈顒院士、吴忠良研究员分别就地学最新进展、地震工程试验系统、断层亚失稳研究发展、地下明灯计划、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作专题报告。

省科技厅毛曼君副厅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甘肃省提升地震科技创新能力 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支撑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科技厅
甘肃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夯实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加快转化地震科技成果、加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