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出席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20.03.2018  11:32

倾力改善民生 增进群众福祉

——甘肃省出席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3月16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进行审议。记者高樯

  中国兰州网3月20日消息“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浓浓的民本情怀扑面而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话语,不仅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也成为我省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事业关系万千家庭,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五年来,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同时,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4.3亿人次受益。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压茬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中,明确将“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深度贫困县中小学支教”“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列入其中。

  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告诉记者:“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大力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让贫困学子圆校园梦。”董彩云代表认为乡村真正要振兴,关键还是要靠人才,但是现在农村教育存在的短板还比较多,比如说乡村的教学质量、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学环境等,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对贫困地区提升政策资金的倾斜力度,此外还要完善教师的补充培养机制,破解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

  同样关注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中副校长贺颖春。她建议提高乡村教师各级职称的指标分配比例,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的教师不受岗位限制评聘副高职称,设立乡村和民族地区教师特别奖项和专项基金,要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支持力度,“以此来挽留住乡村优秀教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认为,“大班额”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建议,要采取“增学位”“改条件”“强培训”的手段消除城镇“大班额”问题。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城市学校规划和建设,对现有学校也要根据实际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增加城镇学校学位;其次要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增加教学设施,优化美化强化校园“软硬件”,让农村学生安心、安全就近入学;第三就是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加快教师成长交流,让“名师”多起来,“大班额”逐渐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