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陇西县全力打造大数据平台助推精准扶贫
大数据时代已然而至,面对大数据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实现新的转型;构建大扶贫格局、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需要进行新的转变。——题记
通讯员 刘佳丽
大数据涵盖的大民情
轻敲鼠标进入陇西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系统,双击户主姓名,进入页面后,针对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牟河社贫困户王小军的贫困信息及帮扶计划一目了然:贫困户属性、致贫原因、帮扶计划及到户措施、帮扶干部信息、家庭可支配收入分析……一组组数据详细记录了一户贫困户家庭的现状,也为今后发展之路勾勒出轮廓和“靶向”。
数据的汇集,是民情民意的汇集。8月8日,全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视频会议当天,陇西县随即启动全县大数据平台建设信息采集工作。三天后,全县抽调相关行业部门人员组成9个督查组,深入17个乡镇的85个村进行现场督查指导推动工作,陇西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拉开帷幕。
在柯寨乡柯寨村,工作人员李霞说起近一个月来的大数据录入情况了如指掌:“查房屋算家当、问产业算后劲、看劳力算收入、统医教算支出,每入一户都要对大数据平台建设涉及的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惠农政策、饮水安全、社会救助、教育、卫生、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等9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做了非常细致地分类登记。”短短一个月,陇西县发动乡镇、村社干部和双联帮扶干部组成工作组,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反复进村入户,带着感情走进贫困群众家中“摸贫”,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截至8月21日,全县2.6万户10.12万贫困人口的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工作全部完成,共核查收集农户精准信息12.5万条。
通过再摸底、再调查、再登记,县上建立了更为精准的“贫情”大数据平台。
做到“准、严、实”,全力打造精准扶贫“头号工程”
菜子镇牟河村入户的村干部每人手中除了厚厚的一摞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表外,还捏着一个小小的卷尺。驻村干部钱娜告诉记者,在农村危房改造户级采集表中,住房建筑面积数据都是村干部一间屋一平方米地细细丈量,登记填报,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入户采集信息都是趁着早上农民下地前和晚上收工回来,我们村地势偏远,住户也比较分散,晚上入户回来,天都黑透了,还得加班填表,这一个多月睁眼闭眼满脑子都是采集表,虽然辛苦,不过只有扎扎实实入户,才能确保最真实的数据。”钱娜身旁的一名村干部笑着说。仅两周时间,这个村235户建档立卡户信息全部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录入。
作为省上确定的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试点县,为把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打造成精准扶贫对象精准的“头号工程”,县上把数据准确性作为信息采集的“第一硬指标”。
为了确保一个“准”字,县乡多次组织扶贫工作业务骨干对扶贫专干、帮扶工作队长队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培训,加强与县扶贫办、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联系,提升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确保了各级干部都能准确把握此次信息采集的任务和要求,熟知扶贫政策,明确注意事项,熟练掌握系统操作,准确填写九种精准扶贫户级信息采集表,切实做到了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业务精、质量高。各相关行业部门还专门确定2名业务人员,通过网络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对乡镇采集数据与部门管理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审核、指导修正,确保采集的数据与建档立卡系统数据一致,与农户实际情况一致,与各单位统计数据一致,保证了采集录入的信息真实可靠,同时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使得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按期完成任务。
县上还将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纳入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分层分类对行业部门和各乡镇进行量化打分,严格奖罚。
柯寨乡纪检书记倾文科告诉记者,8月12日,在系统数据录入核查比对中,发现马家岔村和条子沟村有4名工作人员上报信息出现差错,在乡村两级大会上,这几名工作人员就工作疏漏作了发言,并接受了相应的惩戒处罚。通过严格的奖惩机制,目前该乡上报数据达到了信息平台与各部门行业的高度统一,再无纰漏出现。
在对信息采集人员、录入人员、审核人员进行明确、登记、备案的基础上,陇西县建立了乡镇业务专干包村、行业部门包乡镇村、扶贫部门包行业部门乡镇的“三包指导”和村级初审、乡镇复审、行业部门联审、扶贫部门审核备案的“四级审核”把关验收的工作责任落实机制,细化明确了工作责任,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把审核关,真正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项”。
民情大数据实现扶贫“精准滴灌”
在陇西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和家长熙熙攘攘,记者注意到一处”建档立卡户信息登记处“的标志格外醒目。家住文峰镇齐家门村的王海珍正在母亲的陪伴下办好了贷款手续。王海珍今年考入了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她说驻村干部在家中采集信息时专门讲解了办理助学贷款的事儿,没想到来这里两个多小时就办好了5800元的贷款,上学有了着落,她和妈妈非常开心。
陇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仪告诉记者,今年县上专门为建档立卡户申请贷款开辟了绿色通道,只需带上相关证件,通过信息核查比对,就可直接办理,省去了不少环节和手续,也为这些贫困家庭减少了负担。
“大数据平台的采集摸底,让我们进一步明确的掌握了贫困家庭各个学龄阶段学生的状况,哪些孩子是适龄入学儿童,哪一家享受什么优惠政策,一方面摸清了现状,一方面让各项优惠政策得以精确的落实,真正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不让一户贫困家庭在享受国家政策上疏漏掉。”陇西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海宾如是说。
据陇西县农工部负责人介绍,该县目前已在定西各县区中率先完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录入的基础性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精准识别”大数据库“的比对、核查和分析工作,加快绘制”特色产业扶持一批、危房改造安置一批、惠农政策保障一批、大病关爱扶持一批、助学启智资助一批“的扶贫攻坚作战图。
正如《中国扶贫》杂志中一篇文章所说,面对大数据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实现新的转型;构建大扶贫格局、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需要进行新的转变。这要求深刻考量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特征,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并利用数据业务主营化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升级。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恰恰是列出了一份贫困群众的“需求清单”,也为政府提供了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检验成效的“扶贫清单”。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大数据”,揭示了陇西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真实面貌,反映了贫困乡村、贫困群众的心声及期盼。用事实说话的建档立卡“大数据”,为我们更加客观、科学地想问题、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对“大数据”进行系列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开发“大数据”、运用“大数据”,进而转化为我们的工作思路和行动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对号入座地推进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