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奋战 英勇奋战 团结奋战
江西大余县疾控中心医师蒋金波——
忘我投入,用生命诠释担当
本报记者 郑少忠
“这样的好人,咋就走了呢……”回忆起春节前蒋金波给她拜年,还开车带她到县城看病的情景,江西大余县池江镇板棚村贫困户王玉英老大娘泣不成声。
1月28日23时50分,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十几天的蒋金波,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
“他太辛苦了。”大余县疾控中心主任朱鸿说,2019年底,蒋金波和同事们连续奋战20多天,参加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安排的健康调查项目,每天早上5点20分从单位出发前往调查地,中午不休息,晚上一直工作到11点才回家。
刚完成调查工作,又马上投入新的战斗。1月28日早上,蒋金波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提上防护设备箱,和同事申继英驱车到大余县人民医院,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感觉怎么样,还在发热吗?”“过年回来以后都去过哪里,接触了哪些人?”……蒋金波拿着调查表,一项一项记录,还要不时安抚病人。
“一名病人调查至少需要1个小时,完成5名发热病人的调查工作,已是中午时分,我和他回到单位,用一碗方便面草草解决了午餐,然后就在办公室休息。”申继英回忆。
“你是不是很累呀,要不请假休息下?”保洁员王美英看到蒋金波脸上的疲惫,多次劝说。
“现在是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大家都在一线奋战,我怎么能当‘逃兵’?”蒋金波微笑着摆了摆手。短暂休息过后,蒋金波和同事下乡指导卫生消杀工作,直到下午6点多才返回单位。考虑到蒋金波年龄大,疾控中心领导硬性规定不让他晚上加班,他这才回到家中。
大约晚上7点50分,蒋金波突感胸痛不适,被亲属送往大余县人民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医院迅速将他转至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因抢救无效,蒋金波不幸去世。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蒋金波同志舍身忘我的精神,众志成城,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江西省委、赣州市委负责同志说。
河北廊坊定点救治医院一线医生陈玉兰——
只想尽最大努力挽救病患
史自强 杨启荣
1月30日,河北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陈玉兰已在这里工作了6天。
上午8时30分,刚要进入工作区,陈玉兰的手机响了,她的心猛地一沉。电话是丈夫打过来的:“你要挺住!咱妈刚走了……”
陈玉兰鼻子一酸,泪如雨下。当天,同事、领导都去家里慰问,而最应该到场的陈玉兰,却因背负着特殊任务,不能去送母亲最后一程。
“春节前夕,我和同事们就做好了随时上前线的准备!”53岁的陈玉兰说,大年初一晚,她主动请缨来到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加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是党员,又经历过非典,和年轻的同志比算有点经验。我不来谁来?”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的陈玉兰,在挑战面前毫不退缩。
进院工作后,她吃住都不能回家。“见妈妈的最后一面是在腊月二十九,按照农村的习俗,我特意把自己缝的一个寓意祝福的红葫芦戴在她身上。”陈玉兰说,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多年,从去年开始便瘫痪在床。
“可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永别!”陈玉兰的眼泪夺眶而出。
穿上隔离服,戴上两层口罩,还有护目镜、帽子——每次进入工作区域,陈玉兰都要“全副武装”。在这里,她的任务是协助医院制定疫情期间工作流程及应急管理预案、完善临床需要的检测项目、协助各种标本的检验。夜里有情况,她也要随时处理,24小时待命。
“患者的各种标本都要送到我们这里来检验。工作量虽说不大,但风险却很高。”当被问及直接接触病人的标本是否害怕时,陈玉兰说:“不怕是假话,但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只想尽最大努力挽救病患。”
母亲离世的消息传来,院领导打电话慰问陈玉兰:“如果需要休整,随时有人替换。”但她却很坚定:“既然上了前线,就一定完成好任务!坚守岗位,不辜负大家的关心期望!”
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
老党员发动 儿孙齐战“疫”
本报记者 李 刚
近日,一段暖心视频在朋友圈广泛流传。视频中,一对父子在寒冷的街头穿着厚厚的外套,戴着手套和口罩,父亲胸前挂着一个装满一次性口罩的箱子,上面写着“口罩,免费派送”,儿子站在身旁,年幼的孙子也忙前忙后,向路过的街坊村民和路人派发特殊的春节礼物——口罩。
这一家人,是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人。老父亲禤光材提议,将儿子开的超市里的口罩全拿出来,免费派发给村民,家人都表示支持。儿子禤宝仲赶在年三十购进5万多个口罩,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带着家人出发,向街坊、路人免费派发口罩。
74岁的禤光材平常善良热心、乐于助人,深受米埗村村民尊重,“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想为抗击疫情献一份力。但是我自己行动不便,只能叫儿子和孙子一起来帮忙。”
他先派发了一些口罩给街坊邻里,大年初一下午又带着家人和朋友开车到人流较多的商业旺地附近免费派发口罩,于是出现了朋友圈里流传的暖心画面。
不少过往市民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一家的小小善心,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党员家庭的一员,我也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禤宝仲说。
重庆巴南区龙洲湾街道——
一家三名党员 各自忙在一线
本报记者 崔 佳 刘新吾
“你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杨帆,来测体温。”2月1日早上8点不到,头戴防护装备的杨帆就出现在重庆南苑公租房小区。一层14户、一栋30多层的高楼,每天她要爬两栋,为居民监测体温,并了解家里有关情况。
“我们都是党员,喊到就必须上。”从除夕到今天,重庆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苑社区杨帆一家3名党员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基层一线。
大年三十,杨帆请上了离家一公里的母亲,准备在除夕夜全家吃一顿团年饭。凉菜、热菜、汤……杨帆准备的年夜饭很丰盛。然而,在龙洲湾派出所当社区民警的丈夫中午就接到电话,要上班参与疫情防控。没过一会儿,杨帆和母亲也接到电话,要回社区待命。
原本一大家子7个人的年夜饭,顿时冷清了下来,杨帆的公公有了意见:“吃了团年饭再出去。”
“爸,我们都是党员,还请您理解。”安顿好老人和孩子,杨帆就赶回了社区。连续8天,她每天到龙洲南苑公租房小区宣传排查。杨帆的母亲和丈夫也是一样,一家三口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难得见上一面。
即使平时爱锻炼,但杨帆开始还是累得喘不过气,“30多层楼,每一户都要去排查。因为我排查的区域有外地返回人员,我还要负责每天两次上门测体温,有电梯我也尽量不坐,减少接触,就减少传染的可能。”
“相比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们这点辛苦不算什么。”杨帆说,“市里提出要更严更实更细更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层党员得把社区这块阵地守住,我们‘动起来’,群众才能安心地‘静下来’。”
北京平谷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常建华——
“党员带头,这是本分”
本报记者 贺 勇
“我是党员,让我来!”2月5日,北京平谷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接到十多份待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样本检测任务。每一批次检测,即使是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护指南来做,仍然会有风险。有着20年党龄的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常建华总是把高风险的检测环节留给自己,保证其他科室人员相对安全。
平谷疾控中心拥有全区唯一的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每次检测结果都对病人治疗、疫情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接到防疫检测任务,实验室7人立刻投入战斗状态。记者在现场看到,样本还未送到,常建华和两名同事早已穿好防护服在门口等候接收。检测环节需要经过14个步骤后才能得出检验报告。常建华从样品箱取出待排查的咽拭子样品,平稳地送往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利用手工提取法提取核酸,样品裂解后,用带滤膜离心柱收集核酸,通过4次8000至13000转/分钟离心操作,提取病毒核酸,之后实施反应体系的配制和核酸检测,最后进行结果分析。身上穿着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
经过4个多小时的检测,一例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常建华长舒了一口气。
此次防控疫情,常建华带领3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冲在前面。样品随时来,实验室随时检验,几乎每个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常常凌晨1点半完成检测,之后还要消毒、写检测报告,到家天都快亮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带头,这是本分,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常建华说。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网格员李晓勇——
“若有召唤,愿为先锋”
本报记者 潘俊强
一连几天,李晓勇的午饭都是靠方便食品解决。
“方便面,方便嘛。”李晓勇指了指自己的“物资储备”,转身出门去忙下午的工作。
疫情防控,重在基层。作为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一名普通网格员,他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战役里做起了“急先锋”。
“几位大爷,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待在家里,就是对防疫工作最大的贡献……”在巡查时,李晓勇发现几名老人在小区门外打牌。“这次病毒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咱也得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番劝说后,老人们纷纷起身回家。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盛庄街道网格员在区、街道统一领导调配下全员行动。每天不间断巡查,每个重要地点停留一二十分钟,李晓勇的工作量并不小。除此之外,群众有什么难题,他也及时向上反映,帮助解决,确保网格管理全覆盖,防疫工作不留死角。
为控制疫情,网格员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不分昼夜地坚守岗位。当问及怕不怕时,李晓勇回答,“怕,不仅怕,还紧张”,可就是这些嘴上说着“怕”的人,都主动戴上口罩,毅然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
“若有召唤,愿为先锋。这种关键时刻,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是网格员,要对我的‘一亩三分地’负起责来。”李晓勇说。在基层社区,无数像李晓勇一样的网格员正用实际行动召唤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