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甘南草原上的新变化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初夏的甘南,一场雨后,草芽冒出了头,杨树抽出了新芽,草原褪去了昏黄的外衣,一副清新亮丽的模样。
令人耳目一新的远不止于此——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计生服务等民生实事的快捷办理,到窗口部门作风的转变,干部觉悟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甘南州的城市街道、农牧乡村正在悄悄发生着很多变化。
甘南州立足藏区实际,夯实工作基础,从培训、应急、服务、考核和党组织运行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群众跑”到“干部办”
“以前办个养老保险要到处跑,现在是一站式服务,有工作人员引导,我10分钟就办完了!”在合作市通钦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完养老保险的合作市通钦街社区居民冯海强说。
通钦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于5月8日正式启用,为切实方便社区居民群众,服务中心大厅里整合设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务事务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8个办事窗口,抽调业务精湛的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实现了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和窗口操作的“一站式”服务。
“高藏、日洒两个自然村的个别群众因地处偏远,无法收看电视,了解到情况后,为他们发放了便携式移动电视和电源,并进行了调试。”这是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村的包村干部严东工作日记里的内容。前阵子,他到村里征求意见,将村委会提出的关于村道硬化、双联贷款需求及个别村民饮水不正常等问题归类上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甘南州立足藏区工作实际,狠抓“四风”转变,改进服务方式,以“六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全州农牧村、社区和村民小组全面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并配备工作人员。实施“双岗双责”工作制,完善“三联四问五制”工作法,加强“上级抓”与“自身建”相统筹,促进“立规范”与“见长效”相结合,实现“群众跑”与“干部办”相对接,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渗透到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全过程,着力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解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被动感受”到“主动学习”
“你们在种什么?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理科楼301教室里举办的“藏汉”双语培训班上,来自合作市佐盖曼玛乡的计生干部杨晓娥认真地练习着当天学习的藏语对话内容。
杨晓娥是兰州人,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参加全省乡镇公务员考试分配到佐盖曼玛乡工作,因为不懂藏语,工作之初可谓困难重重。
“现在我在初级班学习的内容已经派上用场了,可以和村民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困难,开展工作便利了!”杨晓娥说,她参加了为期100天的双语培训基础班后,又进入提高班学习了两个多月。
“通过系统的藏语学习,宣传政策更便利了,工作也更轻松了!”参加培训班的碌曲县发改委工作人员云旦迦沧说,他是迭部人,因为藏语语种的不同,初到碌曲工作时他感觉很吃力。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他对藏语的掌握不断深入,从被动地了解转变成了自觉自愿地学习。甘南州完善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藏区干部文化层次低、教育培训少等问题,实施“全员培训在线为主、骨干培训院校为主、业务培训行业为主、村干培训基地为主、后备培训挂职为主”的教育培训策略,在全州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以“学政策理论、学实用技术、学‘藏汉’双语、学群众工作经验”为内容的“四学”活动,建立“甘南州藏汉‘双语’干部培训基地”,目前,已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乡镇干部779人。
甘南州还大力实施“万名干部在线学习”工程,构建干部终身学习体系,2014年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区域经济、民族宗教、文学历史等11个领域,必修和选修课目达376门,为广大干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从规范运行机制到科学化考核
甘南州先后制定实施《乡镇党委工作规范》《农牧村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学校党建工作规范》《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四个规范,为推进“六好”乡镇党委建设和“六有”村级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规范化运行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依据。据不完全统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州乡镇(街道)新建制度199项,废除制度63项,合并制度72项;农牧村新建制度335项,废除制度122项,合并制度61项。甘南州还进一步制定实施《甘南州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考核机制,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不断改进考核方式,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专项考察为重点,合理安排,相互补充,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作出明确规定,将绩效直接与兑现报酬相挂钩,以考核促规范,以问效强责任,明确了工作职责,靠实了工作责任。(记者赵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