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人才齐带动 脱贫致富有奔头

02.07.2017  18:10

    原标题:党建人才齐带动脱贫致富有奔头

    ——甘肃省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见闻

    《 农民日报 》( 2017年06月30日 01 版)   

    几年前,家里要支撑两个大学生上学,而收入却只能靠种粮食,因学致贫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上沙沃镇大桥村村民魏政凯,日子一直过得比较艰难。2013年,魏政凯一家被列为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村党支部就帮他制定了脱贫帮扶计划。“村党支部帮我先后申请了‘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还帮我从村里成立的扶贫互助协会借款,购置货车跑运输,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如今,年纯收入已达6万元、已经脱贫的魏政凯,回忆起往昔不住地感慨:“多亏村支部领我走上了跑运输这条致富路!

    在大桥村,魏政凯的脱贫致富并非个案。“扶贫互助协会是在我们村党支部带动下成立的,协会通过信誉约束、内部成员监督、多户联保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短期小额有偿借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经营项目,着力解决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生产中资金周转难题,已累计发放借款568万元,有900多人从中受益,户均增收2000多元。”大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加义说,村党支部带动建立扶贫互助协会后,还帮助协会组建了党支部,摸索出了“支部+协会”交叉联建、“党员+会员”双向培养的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村里的贫困户创办了8家合作社、两个家庭农场,100只以上规模的养羊户8户、600头以上暖棚养猪户两家、1000只以上的养鸡户两家,畜产品贩运户15家……去年,大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11980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白银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党建助推脱贫攻坚进程的作用至为关键。为此,今年3月以来,甘肃省白银市启动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政治、堡垒、人才、服务、组织、信息等“六大引领行动”。白银市委书记苏君说:“围绕小康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小康,行动的出发点是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富民兴业,落脚点是实现全面小康,行动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小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在引领全民奔小康上,正是因为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才赢得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实效。

     党建带动抓人才,脱贫攻坚“打头阵

    “农村党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扶贫效果好不好,致富能力强不强,关键要看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苏君说,白银开展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就是要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把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集聚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推动脱贫攻坚中“打头阵”、当先锋、走前列。

    脱贫攻坚,关键看党,根本在人。记者注意到,白银市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的过程中,把人才引领行动摆在了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召开了人才引领行动推进会。白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生发介绍,白银全面启动了农村电商、乡村医生、农村治安人员和乡土文化人才等10类创业人才实用技术培训,已举办30余期培训班,共有1500多名乡土人才接受了培训。白银还全面展开多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建立院士工作服务中心,出台《外聘院士工作办法(试行)》,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引领白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市委书记苏君、市长张旭晨亲自上阵做邀请工作,现已成功对接3名院士,年内有望超额完成引进10名院士的计划。

    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2016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42户、贫困人口2.66万人。面对这一实际,景泰县结合落实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将今后3年分别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围绕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严格党员教育和管理,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体作用,使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和领路人。”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说,景泰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扩大选人视野,大力改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

    景泰县红水镇红砂岘村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风沙前沿,是景泰煤炭工业发展的聚集区。为了加快村里脱贫致富的步伐,红砂岘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本村党员企业家——景十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成推选为村党委书记,并通过与境内非公企业联合建党委的方式,依托企业扶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开启了“村企共建、互动共赢”的党建工作新局面,也创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奔小康的新路子。周文成说,目前,村党委下设农业、企业两个党总支,实现对两新组织全覆盖。围绕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有为”“有位”,村党委在村企双方同步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并在村企两个党总支开展共上一堂党课等“五个一”联谊活动,有效提升了村企双方的党建工作水平。

    “通过组织联设、党员联管、活动联谊,我们实现了企业和农村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赢。”周文成说,依托村里的四大特色产业,村党委设立了党群创业互助会,并于今年3月建立党群互助创业园,组建红樱桃、早酥梨、中药材三大基地,实现了农村、企业、农户互利共荣、抱团发展。“党群联创抱团共同致富,到2017年底全村农业总产值将达2300万元。

    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开展以来,在景泰,更多像周文成一样的人才不断充实到村级党组织或脱贫攻坚队伍当中,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李作璧介绍说,景泰县在深入实施“骨干力量”推进工程,选优配强带头人的同时,还研究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计划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培训人才720名,为全县培育致富行家里手1300名;3年培育村级乡土人才6000名,带动新型农民1.2万名,为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紧盯难题抓关键,突破集体经济“老大难

    景泰县草窝滩镇三道梁村土地返碱严重,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盐碱地总面积1500亩,盐碱撂荒地占24.7%。“土地盐碱化已成为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每年盐碱地给村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47万元。”草窝滩镇党委书记来进明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按照景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生态修复”的思路,三道梁村党支部引进景泰县和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将1500亩盐碱地全部流转,投资1260万元建成盐碱水水产养殖实验示范基地,通过“资源开发型”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如今,昔日给村里带不来一分钱效益的盐碱地已变身波光粼粼的鱼塘,南美白对虾、金鳟、虹鳟、黄金鲫、中华鲟等水产品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新引擎”。

    记者了解到,三道梁村依托本地特色,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市场运作,转化服务方式,在突出“项目带动型”“红色股份型”发展模式的同时,将“资源开发型”“产业联动型”“互助资金型”“服务创收型”等多种模式进行整合,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景泰县三道梁村流转土地、招商引资,发展水产养殖富民产业,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李生发说,三道梁村是白银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开展3个月以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之一,也是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在全市的一个缩影。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有沟无水流、风吹石头跑”,是昔日景泰县漫水滩乡北崖村贫困景象的真实写照,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多年来集体经济增收一直比较困难。北崖村占有全乡1/2的土地面积,其中大多数为三荒资源,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采取公开承包、入股分红的办法,发展经济林果及生态养殖项目,年均增加集体资产收益2.46万元,吸纳本村劳务300余人,增加就近务工收入120万元。北崖村党支部书记高加吉说:“就像立足盘活本地资源,做好‘山’的文章一样,村党支部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为宗旨,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盘活已有资源,立足‘地’‘山’‘企’‘人’四篇文章,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今天的北崖发展成了农林牧业并举、种养结合、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富民新村。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达到了8.08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困扰农村党建工作的瓶颈,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但总是收效甚微,总是发展不起来。”苏君说,白银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在保障村组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的同时,抓住资产和收入两个关键,总结提炼出了11种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很多村因地制宜,壮大了集体经济资产,找准了发展项目,不少项目经济收益已经显现。“这说明,集体经济‘老大难’问题只要认真去做,思路对、方法对,是完全可以解决、可以攻破的。

    党建引领小康,干群携手创新路

    去年以来,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于大川村村民王东明感觉“心里的盼头越来越大了”——在镇党委及村党支部的帮助协调下,他顺利从甘肃银行平川支行贷到了14万元的养殖发展资金,解了脱贫致富的“燃眉之急”。如今,王东明靠着这些贷款发展起了肉驴养殖,大踏步走在小康路上。

    “村里依托本地企业对45户贫困家庭实施带动行动,投资200万元专门建设了肉驴养殖小区。”平川区王家山镇党委副书记宋得荣说,于大川村党支部创新采取企业带动、建立集体产业、盘活集体资产、互助资金拉动等四种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将村集体闲置土地、资产流转租赁,还整合资金63.6万元,建立了村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同时,于大川村党支部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按照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管理、统一价格收购四统一的模式,对肉驴养殖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打造肉驴繁育产业链条。

    正如于大川村的探索一样,党建为龙头、支部做牵引、人才做支撑,带领贫困群众一起创新实践,这让白银更多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景泰县寺滩乡三道埫村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山区贫困村。三道埫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明告诉记者,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现状,村里依托旱砂地独特资源优势,采取党建统领、支部引领、党员率领、合作社带领和土地投入、品牌投入、资源投入的“四领三投入”模式,立足全村“土地资源丰富但广种薄收、产出效益低”的现状,引进了一批规模大、活力足、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土地流转模式,流转土地6800多亩,建成了有机黑枸杞示范基地。目前,已辐射带动200余户群众,创造村集体经济年均6.8万元的收益,流转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位于于大川村的甘肃红星伟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产业、技术和资源优势,按照“党建+企业+扶贫”的发展模式,采取“建立基地产业带动、结对帮扶双向合作、共驻共建主动作为、延伸链条扩大规模”四种举措,实现了企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该公司董事长张宏凯说,目前公司已带动王家山镇贫困家庭130户,发放分红117万元,安排就业64人,实现劳务收入92万元。

    记者了解到,白银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开展以来,不仅有效筑牢了当地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而且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教育、医疗、住房、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记者焦宏 吴晓燕 鲁明 实习生李花)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