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农民陈光伟收破烂17年藏书5万册 “破烂王”建起免费图书馆

25.06.2014  13:09

  陈光伟在“光伟图书馆”整理图书。 李 湘 摄

  身着深蓝色中山装、戴着一副老花镜的陈光伟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的“文化名人”。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走街串巷收废品,后来靠自己收废品赚来的钱建起了一座图书馆。从1997年创建以来,“光伟图书馆”给恩阳众多师生和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破烂王”想建图书馆

  5月23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记者蹒跚走完了唐巴公路一旁通往地下的阶梯后,才见到了传说中的“光伟图书馆馆长”——陈光伟。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内陈列着5排玻璃书柜,转角处一个简单搭建的灶台还残留着饭菜的味道。

  “图书馆现在已经基本不对外开放了,我现在能做的就只有看护好我的这些‘心血’。”陈光伟告诉记者,“光伟图书馆”所在的恩阳镇自从去年被巴中市规划为恩阳新区后,铺面租金开始猛涨,靠收废品为生的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只好将书籍全部搬到儿子居住的这个地下室内,除了记者所见的5排书柜,陈光伟将其余比较珍贵的古籍都存放到了地下室的跃层中。

  陈光伟是原恩阳镇一字村的农民。1980年,34岁的陈光伟为了找碗饭吃,开始背着一个大背篓走乡串户收破烂。只上过小学的陈光伟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对知识非常渴求,在收废品的过程中,他有意识地把收到的废旧书报存起来并加以挑选和清理。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陈光伟收集的图书就达1万多册,他渐渐萌生出办图书馆的想法。

  一个人撑起图书“城堡

  1997年春节后,陈光伟下定决心花了6000元在恩阳镇租了3间门面,其中两间收废品,一间用来当图书室。他又请人做了9组木制大书柜,把收来的旧书全部上架,并且请人用白纸在门外写上“内有藏书,免费借阅”。自此,“光伟图书馆”正式成立。

  陈光伟不仅淘书,还自掏腰包买书。他收废品一年有2万余元的收入,这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图书和书柜,图书馆每年增加书籍三四千册。十几年下来,陈光伟为此花掉了近30万元。“金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德。”陈光伟说。令陈光伟没有想到的是,淘来的这些书,有的还是十分珍贵的古籍,比如清光绪五年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辞源》等。

  整理图书也是费时费力的工作。“光伟图书馆”里的书籍种类囊括了古今中外,为了方便借阅,陈光伟把这些书分为历史、政治、军事、文学、戏曲、法律、医药、商业、农业、科普等十几类。此外,他还学习了图书防虫防潮、简单修复的技巧。

  各界力量共助“老馆长

  在恩阳镇,“光伟图书馆”不仅满足了当地老百姓的阅读需求,更吸引了不少教师、学生前来借阅。一些在“光伟图书馆”获取了知识的学生,在走出大巴山以后也没忘记支持这位“老馆长”的事业。

  今年35岁的杨伯俊已经是深圳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高中期间,每逢周末他总会去“光伟图书馆”阅读一些历史、经济方面的书籍,顺便帮陈光伟做一些登记和整理的工作。考上大学后,他和其余3名同学一直帮助陈光伟在城里采购图书。

  在一个“关心支持光伟图书馆援资赠书记录”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陈光伟记下了十几年来外界的捐书情况:2007年,一位远在深圳的陌生人将自己的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赠送给了陈光伟;一位以前经常到图书馆看书的恩阳学生杨曌,陆陆续续给他送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珍藏本,以及钱钟书、老舍等作家的全集。目前,“光伟图书馆”藏书有5万余册,借阅达10多万人次。

  “陈光伟老师这么多年来对于恩阳百姓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都十分感谢他。”巴中市恩阳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家弟告诉记者,恩阳区是2013年巴中市规划的新区,文化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政府已经计划在新建的恩阳区图书馆中开辟一个“光伟图书角”,科学地收藏保存“光伟图书馆”一些具有价值的书籍,而陈光伟本人也将获得恩阳图书馆“荣誉馆长”的称号。

  一张床、一台老式电视机、一个简易灶和厕所,在潮湿的地下室内,陈光伟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他的图书“城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书籍能继续让更多的人阅读,让它们继续发挥其价值,就算是我为恩阳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陈光伟说。(实习记者 付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