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作家马原:我与时代潮流有距离
19日下午,中国先锋小说家马原做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云师大的师生、文学爱好者展开了一场围绕马原创作历程、人生感悟、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刻对话。
300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好些年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现场听众了。”马原开场便感谢现场所有人的到来。他说,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文学的盛世,当年的盛况早已不见,文学活动现场往往是门可罗雀,看到现场那么多听众,倍感亲切。
马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同王蒙、余华等小说家一起被称为中国先锋作家的代表,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小说,曾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大批年轻作者。他于1991年突然搁笔,20年后,他又携其新作《纠缠》、《湾格花园》、《祸福相依》再次回归,被业内称为“王者归来”。
虽被赋予至高地位,这位“王者”却坦言自己从未获得过任何文学奖项。我离时代的潮流有距离,他说,从小我就广泛阅读世界大家的经典著作,慢慢在心中列出了自己的偶像名单,树立了自己的文学价值观,因此在我之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流行什么我就去写什么,但慢慢也收获了很多读者。他一再强调,写作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真正静下心来写作的人是不会考虑作品会不会火、顺不顺应时代潮流的。
马原的成功不仅仅是靠他坚持自己道路的态度,还有他扎扎实实的勤奋努力。他说,我一辈子都在读书,每天至少5小时的阅读习惯,我坚持了40多年,不少文学前辈也为我读书之广泛而感到惊讶。而这种积累也形成了马原小说的特有风格,20年后复出的他依然坚持。他说我一生对小说的痴迷,就是力争把我马原这块砖塞进中国文学这栋高大建筑里,做出我个人的贡献。
谈到中国先锋小说的黄金时代,马原感触颇多,当时在中国,最大的明星就是小说作家,他与王蒙、余华、莫言等人成为一时炙手可热的全民偶像,马原说,1985年,中国文学正进行着改革开放,在这一时间里,中国文学从国外文学吸取了巨大能量,那是一个中国文学的黄金年代。“当时的先锋小说家们,到现在仍然是中国文学的中流砥柱,我为这一支队伍而骄傲。”
对比当年,马原对中国现在的小说氛围并不看好,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的浪潮就过了,而目前,日子过得最好的小说家都转移到了影视上,人们不再有耐心,阅读习惯也早已被“金钱”和“效率”彻底败坏。好的影视往往都是符合观众口味的,功利性强,而真正的经典小说,包含的是更深层次、更复杂的思考,功利性弱,这就导致了三流的小说可以拍出一流电影,而一流的小说却从未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未来小说的出路,仍在于怎么讲,而不是讲什么。(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