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睡衣”找公家报销,真是花公款不心疼!

29.09.2014  14:40

  罗田县交通局报销2张睡衣发票,价值9820元;黄冈市烟草局召开5次会议,共开支横幅、水果、烟水等费用30多万元,相当于一次会议用6万元……23日晚,黄冈市第六期“百姓问政”剑指“四风”问题。(9月26日华商报)

  从报道得知,市文化局共报销烟、酒、茶叶等土特产费用15900元;罗田县交通局报销2张睡衣发票,价值9820元;武穴市公安局两次报销香烟费用,共计14700元,另报销娱乐开支888元。“蛀虫”啃食三公经费的丑态更让现场问政的老干部怒批“良心去哪了”。

  不难看出,在中央八项规定和一系列禁令正风肃纪的当下,面对日益细化的公款消费,一些干部仍顶风作案,铤而走险,不以为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妄图瞒天过海,让公款中饱私囊,给私利买单。

  为何“蛀虫”能轻而易举吞噬“三公消费”,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监管缺位,业务部门没有将报销详单、审批行程逐项对照,财务部门没有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机关没有严格定期审计因公预算资金的使用和流向;二是权力缺乏约束和制约,单位领导“一把手”权力过大,对于公款消费和报账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领导权威压制财务人员,让财务人员造假;三是“公款消费”中饱私囊者的违规违法成本低,对违规者没有严肃问责与处罚,大多是采取“自罚三杯”的内部处罚,要么通报批评一番,要么给予不痛不痒的行政警告,鲜有触及根本利益的惩罚,导致一些规定只是“牛栏关猫”,形同虚设。

  不得不说,公款消费乱象不仅引发公众普遍不满,甚至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如何才能给公款消费乱象“降温”,遏制“只见油门不见刹车”的现状呢?笔者认为,整治“公款消费”乱象重在“釜底抽薪”。要强化报账制度、严格报账程序、加大账目的审查,从严落实好每一笔财政资金,确保有据可查。扎紧“钱袋子”,加快公共财政改革,通过刚性的约束倒逼预算、决算、审计的彻底公开,以此加强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让公款乱消费没有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