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璋:忙了吃稠 闲了吃稀

03.09.2014  16:06

  作者:赵元璋

  几年前,我和省农科院一名退休专家到陕西杨凌拉运苹果树苗,车经过定西地区通渭县某个村庄半山腰时,老专家心情异常激动,要求司机停车,他指着眼前的三个小村庄说:“这是我们当年开展路线教育时下乡的地方,变化真大啊!看看看!看那个大戏台!”他由衷地感叹。在车上,老专家给我们讲述了60年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一些事情。哪是,省委派他们到通渭县开展路线教育,当时,这里的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工作组日常吃饭问题,由大队领导人派,自己掏粮票,村民很淳朴,也很尊重和理解工作组干部,平常都把好吃的留给工作组,所谓好吃的,就是一碗面条,而老百姓靠炒面糊糊过日子,早上起来后,用砂泥灌熬茶,一边往嘴里丢炒面,一边喝一口苦茶,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群众和干部的热情都很高涨,充满着与天斗的勇气和干劲。事隔一年多,我回老家调理病情,到临庄串门聊天时,巧遇从通渭来做客的亲戚,我们在寒暄时,她说我们这里的人吃饭很浪费,忙和闲一个样,干活和不干活一个样,我说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地,她说这样吃饭很浪费,并诚恳表示,对此做法很不理解,然后聊到她们那儿忙了吃稠,闲了吃稀,干活了吃稠,不干活了吃稀的习惯,我终于理解了她吃稠吃稀的说法,这和我们去杨凌拉树苗时老专家开展路线教育时地通渭情况很吻合。

  忙了吃稠,闲了吃稀,干活了吃稠,不干活了吃稀,虽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必要措施,但这种有效措施同样符合人体供应能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资源,养成了良好地生活习惯,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行之有效得低碳生活。

  前日在网上拜读一篇关于我国记者到德国用餐遭罚款的文章,文章大意是说我国记者到德国一家餐厅用餐时,点了较多地菜,结果饭后买单时,遭到餐厅工作人员的罚款,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剩了菜,工作人员还郑重其事地说了,吃多少,点多少,钱是你们的,可资源是全社会的,没有理由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理应承担相应地罚款。前段时间在网上拜读到,仅仅兰州市各餐厅每天浪费剩饭剩菜多达240吨,让人震撼啊!

  爬格爬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气愤,再看我们舌尖上的浪费甚是严重,有些人为了一时的人面、情面和场面问题,不惜财物,炫耀一时,在桌上摆个七碟子八碗子地,用餐时蜻蜓点水,舌尖上品尝,甚至是不屑一顾,而所剩凉的、热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中的、西的统统丢掷垃圾箱,让人心疼啊!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代诗人的诗句,而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启口。节约是一种良好地生活习惯,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

  忙了吃稠,闲了吃稀;干活了吃稠,不干活了吃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