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村的实干家

28.04.2016  17:03

  走进渭源县元古堆村,一条条平展的村社硬化道路、一排排崭新的安置房、一盏盏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交相辉映……位于元古堆村梁上社的光伏电站在阳光普照下,太阳能板闪闪发光。在热火朝天的光伏电站建设现场,只见一位80后女干部正撩起袖子和大伙儿一起劳动。

  “张书记攒劲得很!”“这光伏电站多亏了张书记!”……群众口中的张书记,就是挂职干部张婉婷。

  长期以来,生活在山沟里的村民延续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到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460余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离整村脱贫仍有一段距离。

  去年8月,国扶办开发指导司主任科员张婉婷暂别了繁华的都市,千里迢迢来到元古堆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圆“小康梦”。

  到村任职后,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张婉婷与驻村帮扶队成员一起对全村447户农户展开了为期50多天的“地毯式”入户摸底,对128户精准扶贫户深入走访,广泛听取村社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对村组织建设、基础设施现状、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梳理。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张婉婷与大家因地制宜,对128户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为符合条件的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引导农户利用5万元贷款发展种、养殖产业,动员46户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户采用“企业+”和“合作社+”的方式,领取分红,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提高了使用效益。

  村民的“钱袋子”日益鼓起来,到去年,元古堆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93元,贫困人口减至6户30人,贫困面下降到1.56%以下。张婉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她想得更远。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未来整村脱贫后,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会有所减少,后续发展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在国扶办的支持下,张婉婷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寻求各方支持,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先后争取到了240万元资金,在村内建设300KW的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电站可运行20年,每年收益20万元。“白花花的日光也能挣钱,我想都没有想过!”元古堆村下摊社村民陈广兰说。

  “这个项目一方面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张婉婷说。

  看到元古堆村不少村民发展肉羊养殖,张婉婷专门找到一家北京的网络直销公司,希望他们可以从今年起销售元古堆村生产的羊肉。按照她的预想,不久的将来,村里的养殖业就能实现“订单养殖”。

  针对元古堆村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的现状,张婉婷利用省扶贫办安排10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百合气调库为契机,积极与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衔接,达成了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百合育苗+种植+深加工基地的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提高百合种植户经济收入,还可向村民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

  去年以来,结合精准扶贫,她带领班子队伍创新工作措施,探索实施了“党建+致富能人”、“党建+产业发展”、“党建+双联帮扶”、“党建+科技服务”、“党建+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模式,先后积极协调组织18名村民赴国扶办蓉中培训基地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指导领办创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6家,动员致富带头人、帮扶企业兴办了塑业编织厂、矿泉水厂,吸纳全村260名贫困群众到厂务工。

  “刚开始,我们以为挂职干部只是打个照面就走了,没想到张书记是个实干家!”说起张婉婷,元古堆村村民个个竖起了大拇指。(通讯员王纲霍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