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元古堆村 扶贫动了真脱贫有干劲
在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环节中,“怎么扶”是实现扶贫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考验帮扶者智慧的关键环节。
元古堆村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的贫困村,2012年全村447户人家中超过一半被确定为贫困户。当地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助群众脱贫,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激发出了元古堆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自信。
2013年2月3号,农历蛇年小年,习近平上任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他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乡亲们
不养羊也发羊财
2013年,为了解决元古堆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问题,帮扶企业甘肃酒钢集团公司出资修建了130套安置房,并专门修建了一个集中养殖小区,配套了62个养殖暖棚,扶持农民发展养羊业。没想到,安置房建好后村民们兴高采烈地住进去了,而养殖暖棚却闲置了。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养羊已经由过去的“散养”变成了“圈养”,再加上近几年羊肉市场行情波动大,当地农民感觉“养几只费人力,划不来”,“养一群又不会养,也没销路”。因此,远离村庄的养殖小区就成了摆设。如何把养殖小区利用起来帮助农民致富?县里决定把张卫东派去担任“科技特派员”。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的张卫东,曾规划指导渭源县养羊大户建起70多个养殖场。虽然他没有养过羊,却拥有“养一群羊”的技术。
在县里鼓励下,张卫东借用县畜牧局提供的20万元资金,“领办”了元古堆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当起了“羊倌”。他以每年600元的价格,将62座空置圈舍从村民手里租了过来;以每只羊每年160元的分红,吸纳289户贫困户将扶贫资金购买良种羊入股自己的合作社。之后,他又贷款50万元购置良种羊,使羊群数量达到了334只,将合作社由当初的“领办”变为“创办”,通过利益把自己与贫困户“捆绑”在一起。经过半年多的繁育,如今羊群已扩大到1000多只。他还将农技培训的方式由以前的课堂搬到了现场,全村乃至全县的养羊户跟着他“缺啥补啥”,效果出奇的好。如今,全村的规模养羊户达到了十几户,存栏量达到3600多只。
49岁的贫困户何桂生,是张卫东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之一。以前老何养羊全凭简单的经验,每天给羊添几把草、倒一槽水,但有一年总共20多只羊羔莫名其妙死了一半多,从此他开始相信“技术的力量”。精准扶贫开展之后,政府用扶贫资金为他添加了7只羊,使他的羊群达到了20多只。他干脆将自己的养殖场交给了儿媳妇,自己一边跟着张卫东打工学技术,一边当自己养殖场的技术员。从2013年开始,他家每年都能靠养羊收入两万元以上。
但张卫东的心里并不满足。他说:“现在我是让村里人不养羊也发羊财,但靠养羊致富,不仅需要技术还得要规模。我一个合作社的规模毕竟有限。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来我会出资金、出技术、统一跑市场,各家各户出人、出圈舍、订单养羊,壮大规模,全村人‘抱团发展’,一起创品牌闯市场。”
低保户也能变成富裕户
黄吉庆一家是元古堆村的低保户。为了供弟弟上学,他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但全家挣的还没有花的多,欠下了9万多元债务。
为了拔掉穷根,黄吉庆一边打工,一边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项目。在青海,当他看到了一家散养鸡场时,内心一下子被触动了。但因为投资太大,事情没办成。2012年底,乡里干部主动找到他,支持他发展林下养鸡业,为他家协调贷款10万元,还派技术人员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当年,黄吉庆就承包了村里一座山,养了1000只鸡,雏鸡成活率达到了98%,赚了7万多元。首战告捷,增强了黄吉庆的信心,第二年他就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第三年扩大到4500只,并带动村里的发小也办起了一家养鸡场。2014年,挖到第一桶金的黄吉庆不仅还清了10万元贷款,也还清了9万元的外债。如今的黄吉庆,最爱看致富节目,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创品牌、办网店,把鸡卖到更远的地方。
“最捣蛋”村民当上村主任
郭连兵,曾被认为是元古堆村“最捣蛋”的村民。每次遇到乡村干部,他都嘟嘟囔囔,骂骂咧咧,认为干部不给老百姓办事。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如今却当上了元古堆的村主任。
他的思想变化是从甘肃省开展精准扶贫之后发生的。以前,他靠农闲时节贩药材,日子过得比很多村民都要好,因而享受不上什么扶贫政策。他觉得好事儿轮不上自己,都是干部们故意“整”他,心里对干部就有了怨念。他想自己发展,但一缺项目,二缺资金,感觉“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起个浪来”。但2013年的初春,村里的一次会议成为他态度变化的转折点。那天,他到乡上拉化肥,媳妇代他去村里开会。回来后,媳妇儿拉着他说:“村里决定选派头脑灵活、有致富愿望的人去福建蓉中村培训,我觉得这事你能成。”于是,他随着其他17位村民赶赴福建。这一趟远门,让他大开眼界,用他的话说就是实现了他的14个“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进大学校园,第一次接触电子商务,第一次见到只有一间办公室就能挣钱的小微企业……郭连兵内心的干劲被激发起来,在培训的最后一晚,他郑重地向带队的村支书递上了入党申请书。
2013年4月21日晚上,从福建回来的郭连兵,发现原来进村的路不见了,村头学校的一些房子也不见了,村里大变样。回到家问媳妇,才知道他走的这段时间干部们扶贫动了真格,不仅修路、建广场,还帮助村里谋划产业,让村民致富有路。郭连兵被福建蓉中村激活的心,又被家乡的变化点燃了,感觉不但自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还可以竞选村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干。
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在陇原大地轰轰烈烈地打响,甘肃各项政策向扶贫倾斜,各种资金向扶贫聚集,更多项目向扶贫靠拢,各方力量向扶贫整合。元古堆村也动起来了,竞选村主任成功的郭连兵,为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等事情忙得不可开交。他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要项目有项目,要资金有资金。我们要好好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才能对得起习总书记的期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