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身心让农民生活幸福感倍增
榆中龙泉乡的大戏台
红古农村的文化广场
农村发展的标准有很多,农民自身的要求也很多。对于已经脱贫的农民来说,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两个多月的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有没有一个标准的文化活动广场,有没有配备专业的体育健身器械,有没有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村发达与落后的重要标志之一。文体广场和健身路径的建设工程,在各个贫困村加紧推进,根据兰州市体育局的资料显示,全市90%以上的贫困村都已建成了自己的文体广场。“家门口的健身房”
“奖俊埠村的农民健身广场,面积大,基础设施好,装有各种健身器材。平时我们来村里时,不管是啥时候,都能看到广场上在活动的人们。城里人时兴的广场舞,在农村同样有着魅力。老头老太们扭得欢着呢。”永登县武胜驿镇镇长邵建胜告诉我们,奖俊埠村的文化广场正是得益于双联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不止是奖俊埠村,从2012年双联开始,武胜驿镇的每个行政村都建起了敞量大气的文体广场。邵建胜还告诉我们,在市纪委和市委农工办、县林业局等十余个联扶单位帮助下,今年投资200余万元在向阳村、三庄村等9个脱贫村改建、新建广场9个1.48万平方米、小型广场3处3000多平方米,装了健身路径。
“刚开始在广场上装这些健身器械的时候,大部分老百姓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怎么用。”村民张兆平说器材装好的那一段时间,人们大都在旁边看看,特别是老年人都不敢上去锻炼,后来慢慢习惯了,每天早晚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广场上老年人成了主角。“广场上崭新的健身器械,为村民锻炼提供了方便。更有村民将其比喻为:这是家门口的健身房。”驻村干部贾明明说。
同样是在武胜驿镇,火家台村是近年来武胜驿发展最快的村。借助双联行动的强劲东风,以陆地娃娃菜为主的高原夏菜形成产业优势,这里农民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有了钱,就得让生活更有质量。我们在火家台采访的时候,村里的文化广场上,由年轻的村民和联扶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正在广场上进行着,打球的高兴,看球的农民也同样高兴。一些村民在乒乓球案子前奋力扣球,上了年纪的村民则在健身器材上活动身体。看球的村民王吉福说自去年文化广场修好后,农民们干完活有地方活动了。
“我喜欢打篮球,有空就约几个人来打,晚上妇女们还会来这里跳广场舞。我们村里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啊。”王吉福说。
“晚饭后就去村里的广场锻炼”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度推进,让农民们有了更充裕的休闲时间。即使在农忙时节,白天村民们在地里忙乎,晚饭后就去村里的广场锻炼。”榆中县银山乡斜路屲村党支部书记刘为清告诉记者,广场上的健身路径吸引了不少村民来运动,特别是喜欢运动的老年村民,每天都掐着点去活动。大人们去了,孩子们也跟着去了,每天清晨和晚饭后成了广场上最热闹的时候。
提起斜路屲村的健身广场,刘为清说村里有几位老年人,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太好,又不能参加剧烈的锻炼,过去大多数时间都窝在家里。自从安装了健身器械后,这几个老人们每天都会过来锻炼锻炼,坚持的特别好。“还别说,通过这短短几个月时间的锻炼,他们说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刘为清说有了这些健身设施,农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健身锻炼,对于一个村来说,一下子就显得精气神十足。
“小山村有了大广场”
黄哈喇是距离皋兰县城50公里之外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不大,但是却充满着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田园诗般的味道。我们采访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新建的广场。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悠闲地锻炼着身体,孩子们在打篮球。“小山村有了大广场。有了广场,孩子们打篮球、我们活动活动筋骨就都有了地方。说实话,文体广场建成后村子一下子变漂亮了。”老人们笑着说。
黄哈喇是黑石镇白坡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离县城较远,过去多年一直是皋兰县典型的落后村和贫困村,偏僻、闭塞、落后曾一度困扰着这里的农民。几年前,因为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的收入一直不高。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是皋兰县比较少见的贫困村。双联活动开展后,黄哈喇成了皋兰县财政局的联系点。2014年,在联扶单位的支持下,投资7万元修建了黄哈喇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我们是个小小的自然村,从来没想过能有这么好的活动广场。”村民张发山告诉记者,修建文化广场的那些日子,村里的大人小孩只要有闲工夫都会去广场上转一转,看看建设进度,广场竣工的那一天,大家自发买了鞭炮来庆祝。村民们说,有了文化广场,村子一下子变得时尚大气了许多。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皋兰县的57个行政村和像黄哈喇这样的半数以上的自然村都已经建成了文化广场,给已经脱贫了的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的一个好去处,随之而来的是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彩。
皋兰县文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实施基本文化权益“兜底”工程,让“老少边群”成精准扶贫对象,丰富脱贫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精准扶贫,并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对象,皋兰县相关部门筹资给忠和镇六合村等23个行政村和自然村配备健身器材,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将进一步得到保障。
健身路径全覆盖
精准扶贫,就是按缺什么扶什么,确保扶贫精准到位。来自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在该局的大力协调推动下,各级联扶单位倾力帮助下,截至到八月上旬,全市91个脱贫村大都建成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不等的文体健身广场,约70%的健身路径安装到位,同时安装配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各类体育器材。
推动健身运动在农村蔓延开来,这也是我市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创新全民健身脱贫方式,让贫困的群众得到实惠,实施精准扶贫全民健身计划的结果。按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行政村健身场地建设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市政府把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结合贫困县区实际和特点,统筹全市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把健身场地建设作为全民健身脱贫的重要支撑,重点向有需求的贫困县区倾斜,促进贫困县区全民健身场地条件大幅提升。统筹市级体彩公益金,重点向贫困县和贫困村倾斜。
“实施精准扶贫全民健身计划,首要的任务就是在2015年底,在91个脱贫村建成健身路径,目前全面完成今年的任务。”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为完成健身广场及路径,该局与市委双联办协调,通过查看申报场地、配套器材采购招标、与各县区签责任书、督促场地硬化等多项程序,有力推进了健身路径建设。兰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后将大力发展农村全民健身事业,提升农村品质和竞争软实力,促进全市城乡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全民健身意识和体育文化精神,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体育生活化,使农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管理有序、服务有方、覆盖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健身活动、体质监测等内容的农村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务体系。兰州晚报记者肖朝利瞿学忠彭维国文/图
采访札记
农民健身要有长效发展规划
标准化的健身器械,宽敞的文化活动广场,以前这些只有在城区里见到的场景,如今在兰州市的所有乡村中几乎随处可见。在这几年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中,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很大的。除了修路、水利设施等大的富民工程外,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建设也进入了普及阶段。可以这样说,乡村文体设施的大手笔投入,对于活跃农村文化、保障农民身心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社会意义。榆中县龙泉乡党委书记宋毓在和我们交谈时不无感慨地说,实际上从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以来,农民健身计划和农村文化体育长效发展规划已经同步启动。以龙泉乡为例,目前全乡1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广场,都配备了标准的体育健身器械,如今在农村,活动广场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