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明社会的“加减乘除”

31.12.2014  21:03

有种现象——看到不文明,绝大多数人会嗤之以鼻;然而,当自己受约束时,绝大多数人又会行为任性。文明成了马列主义镜子,对照他人的标准。不对称期待身边那人多付出些、自律些。现代人社会生活节奏快、接触广,个人文明素养影响、放大着社会文明程度。我们既是文明兰州的制造者或破坏者,也是文明兰州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文明核心内生动力在于,每个人都能克服弱点,为全社会弥补那一厘米的差距。两本权威的工具书,彰示社会文明与个人文明的关系。《辞源》释义:“有文化的状态,与野蛮相对”。这让我想起法国作家雨果的话:“你要了解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辞海》释义:“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懂礼貌、有教养的”。以小我文明加减成就社会文明乘除。

拷问自我不回避,做文明加法。丰富的物质世界给生活带来无数满足,我们究竟要过怎样的生活?没有文明气质注入,必然是低层次生活方式的懵懂,而非物我合一愉悦。当我们的行为,依据社会要求而取舍,不再肆无忌惮,敬畏规则,接受约束,就会从容释放心灵,仰望蓝天。

积极行动不徘徊,做文明减法。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一个说法必须坚持二十一天,我不知道这个根据在哪里。但是,习惯养成一定是个痛,并坚持的过程,那是必须到达的彼岸。很多文明习惯,由于大人不注意,社会不作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反而成了“去”文明过程,这一现象值得深思。社会要形成时刻举剪刀,对文明行为予以修枝的能力。

接受约束不随意,做文明乘法。曾经有位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中国人总爱低着头。周总理告诉他,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揭示了你吃力才会进步、受限许是将突破临界点,以达到质的飞跃道理。提高文明质量,必须以点点滴滴的完美组合,形成共识。当每个人都去为你我生活出力时,就是文明兰州这台戏,唱的最精彩之时。

兼容并蓄不狭隘,做文明除法。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六十来岁,见个别小伙子不文明行为,就理直气壮制止。小伙子讪讪的走开,人们则用钦佩的眼光看着父亲,我却特别担心。但父亲从不退缩,制止成了他的本能和必然,我为父亲的责任心,感到自豪。那时,“文革”结束不久,社会上打架斗殴较多,但依然有许许多多像父亲一样的人们,自觉维护着文明和秩序。社会从不拒绝热心肠,现在文明程度的确比那时提高不少,但仍需大量维护社会文明的践行者,其实这也是每一个公民不容推卸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