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佬,岂是只有眼光好那么简单?

27.05.2015  03:41

    中国流行乐坛真正可以称得上大佬\教父的前辈王晓京去世了,业内一片震惊与感伤o王晓京的风光事迹,看看圈内好友的悼文\回顾一下崔健到指南针到江珊到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就和销量就可以了解o我等圈外之人,倒可以从这位不爱抢风头却真正风光无限的幕后推手身上看到其他一些东西o

    王晓京是个商人,和很多满身文艺气息的老板总经理不一样,他本职是商人,音乐是他无法割舍的爱好o正是他的商人本色,才使得他能够成为崔健\指南针乐队等艺人后面出色的推手o内地流行乐坛走过这几十年,有相当一部分做法和成功都得归功于时势造英雄———没人能预料校园民谣会流行,也没人知道岭南派何时能站到和北京叫板的同一台阶上,部分原因就在于大家先看到效益然后再采取行动,结果往往是第一批吃螃蟹的赚到,然后就快速地进入下滑模式o王晓京之所以能在同样的商业环境里杀出来,是因为他不会追在人家身后跑,而是根据商业规则办事,方能引导潮流o

    所谓商业规则,不仅仅是一纸合同和若干条款,也应该包括如何在现有的商业环境和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律和趋势,利用合理而且合法的手段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o王晓京让崔健在那个年代拿到批文,进行了巡演,为他争取到了天价的版权费(虽然这最后成了他们二人闹翻的导火索),把江珊从影视演员做成了歌手,在新世纪流行乐明显开始下滑时用女子十二乐坊打出新民乐概念,从销量上拯救和刺激了乐坛o他去政府找关系,自己做公司发掘歌手,这些都是在内地歌坛无法彻底规范化市场化时必经的阶段,没有王晓京在前面带动,歌手们就不会在今天做到名利双收———他们,要么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却附带有质量上或多或少的遗憾;要么在财富上得到满足,却没能留下过硬的作品o王晓京手下的艺人到今天还是中国流行乐的重要人物,而销量上的反馈也反映出他很少失手o

    当然王晓京也有过败绩:崔健与他分手\陈琳去竹书房与他解约,那英被挖角到福茂,一系列事件背后还是因为没能完全按照商业规则办事o如果能够把条款订得更死更细,把圈子和市场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在内,王晓京今天的成就也许远不止于此o也正因有了前车之鉴,后来的公司和艺人在唱片在演出上闹出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少,保证了双方利益o在这点上,李志可谓独立音乐人中的标杆,且不管他作品质量如何,他在演出时对时间\细节\设备各方面要求都写进合同,最后演出质量得到保证,观众得到满足,他拿到应得的钱,长期坚持下来形成多赢局面,他由此成为内地身价最高的独立音乐人之一o

    今时今日比王晓京有钱有气势的大佬多的是,加上新盈利模式尚未成型,各种烧钱与探路之举层出不穷,王晓京去世应该让现在的投资者和总经理们好好回顾学习一下:除了眼光独到,更重要的是如何遵循这个时代市场和商业的基本规则,按规律办事,把钱砸到点子上,这样也许能再建一个王朝,否则又是一次繁荣虚象,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时代忘记o 娱评员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