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假币的“前世今生” ——探访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

17.03.2015  12:55

    原标题:揭秘假币的“前世今生” ——探访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

  彭大祥被警方抓获。资料照片

    在这里,不管多“”的假币,都能验明正身;在这里,一张假币纸,能透露出来自针叶木、阔叶木的“前世今生”,查到原产地在哪;在这里,一张假币,能看出画工是谁,如何流荡江湖……

    近来,关于假币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生活中碰到假币几率有多大?目前反假币工作形势如何,假币制造水平怎样,如何有效辨认,新华社记者日前独家探访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

     工序繁杂 一星期印近“亿元

    公安部反假币实验室负责人董永宪说,犯罪分子买好纸,烫印好安全线,一层层叠加印刷不同的颜色,印完后进行裁切和二次加工,每张假币都要用机器或人工加压,在假币上形成凹凸感。因其制作工序繁杂,小小误差就会导致错位、重影,成为“废票”,所以技师很“宝贵”,他们可以凭感觉,用普通颜料调出近似真币的颜色,也因此报酬惊人。

    我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假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2011年,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物证鉴定中心联合组建反假币实验室,负责对收缴的假币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假币伪造手法、规律特点,为串并案和对假币犯罪追根溯源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监控假币犯罪动向、发布防范预警信息等。

    “假币做得如此用心是因为获利惊人。去年底查获的粤东2.2亿假币案,犯罪分子24小时不停休,一星期就能印一吨纸,将近一个亿。”董永宪指出,这些年犯罪分子可谓铤而走险,但实验室通过技术手段追本溯源,加强源头打击。

     近年96.7%假币的版出自彭大祥之手

    “拿假币纸张来说,我们分析纸张纤维,判断它是针叶木还是阔叶木,对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检验,对纸张所含水分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纸张产地,便于公安部门查窝点、追上游。”董永宪介绍,通过这些年收缴的假币来看,96.7%的假币来自于彭大祥所制胶片版印制。

    2013年1月广东省公安厅破获公安部督办的“803”特大假币案,该案主犯彭大祥,已经70多岁,广东汕头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工,曾经伪造粮票可以假乱真。在不借助电脑设备的情况下,彭大祥靠手工绘制了整套人民币胶片母版。一套百元面额的胶版可卖到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彭大祥2013年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但社会上制假还在用他的胶版。”董永宪说,目前市面上并没有高仿真假币。但还是要警惕,尤其在城乡接合部等地,整钱找零、真假币掉包易发生。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假币案件年均立案在1000起左右,假币犯罪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近期有反弹苗头和抬头迹象。

    去年,查获百元假人民币的新冠字号为30组。“新发冠字号数量的增加,说明新的假币伪造窝点仍不断出现。”潘玉宗表示,将不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今年公安部还将与人民银行联合对重点地区和金融机构收缴假币上千万元的省份开展区域性打击整治,全力侦破假币大要案件,进一步挤压假币犯罪生存空间,让造假分子无所遁形。 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