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贵州经验 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编者按:
曾几何时,贵州是乌蒙磅礴、崇山峻岭、山大沟深的代名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和甘肃一样,同样烙有贫困的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创造了贫困落后省份逆势崛起的奇迹和争创一流的“贵州速度”,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月3日至30日,省委、省政府集中安排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以及40个深度贫困乡镇主要负责人分别赴贵州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在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普遍反映达到了启迪思路、开阔视野的目的。为了加强交流、互学互促,现将部分学员心得体会摘要编发,以飨读者。
脱贫攻坚离不开创造精神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礼县县委书记 方新生
在丰富的贵州经验中,他们工作中的创造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高起点规划。贵州省在谋划发展顶层设计上理念新、思维新,政策导向上机制活、体制活,政策设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目标,又有抓手。比如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美丽乡村建设相统筹,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逐步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许多政策措施在全国都是首创。二是一盘棋运作。贵州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对脱贫攻坚“四梁八柱”作了科学全面的顶层设计,并能够聚焦工作重点进行清单式、项目式精细化管理。三是全方位推进。贵州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创造了精准识别“四看法”“十子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低保标准和贫困标准两线合一”“四到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三变”改革、“塘约经验”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为精准扶贫树立了“贵州样板”,可以说贵州的脱贫攻坚处处都能看到创造精神。
学习贵州先进经验,我们要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接下来,我们将完善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力以赴补短板。同时,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扶贫。
用满腔热情营造干事创业好氛围
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 赵众炜
这次培训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
一方面,贵州省健全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比如贵州省不断加大对乡镇和村级经费的投入,有效激发了基层阵地活力;六盘水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村干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注重探索容错纠错机制。对实打实干事创业的干部,即使犯错也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彻底消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推动形成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在此基础上,广大党员干部认真领会贯彻上级各项重要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宁可干部脱皮也要群众脱贫”的苦干实干,推动了各项政策有效落地。
这些深刻地启示我们,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首要的是要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激发他们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以时不我待、敢死拼命的精神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推动形成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贵州经验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接下来,我们也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的精神,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金字塔形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实现“强区”和“富民”双推进双提升。
提高站位创新思路打好脱贫攻坚战
中共灵台县委书记 刘凯
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体会贵州省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让我感触颇深。
一是政治上的高站位。贵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一切工作都紧跟中央决策部署来谋划,一切措施都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来开展,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落实、一步一步推进。
二是谋划上的新思路。贵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县县通高速,农村“三变”改革,产业、旅游、基础设施三大融资平台,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的典范。
三是推进上的大手笔。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村镇规划,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商贸街道,时时处处体现出高标准、大手笔。
四是落实上的硬作风。贵州各级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满怀事业心、责任心和对群众的朴素情感,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好。
五是运行上的好机制。贵州省立足省情实际,突出顶层设计,推出了一整套符合现代政府治理、有利工作落实的机制和办法,有力提升了工作落实效果。
我们将把这次培训的所学所思、所悟所获全面付诸实践,提升政治站位,加速“三变”改革,以敢死拼命的决心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顺利实现整县脱贫目标,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改革创新
中共皋兰县委书记 尤占海
贵州经验,贵在精神。在贵州干部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担当,他们不仅认真学习政策、精心研究政策、注重运用政策,从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创造性地用好政策,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而且依靠改革改变不适应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观念、发展方式,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变出了新机遇、变出了新方式、变出了新局面。同时,善于、精于总结提炼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贵州经验”宣传推广,扩大贵州知名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皋兰县虽然是省会城市兰州市的一个近郊县,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改革勇气相对欠缺。要学习贵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发展,要学习贵州抓党建、强队伍的经验,以党建为统领,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要全面抓好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为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重点抓好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组干部报酬、调动工作积极性等工作。要重视抓好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建设,为“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解放思想以顶层设计催生发展合力
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 严和平
近几年,贵州省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等重要战略机遇,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顶层设计思路开、理念新,实践操作体制顺、机制活,基础建设手笔大、投入大,推动农村“三变”气魄大、力度大,以顶层设计的落地催生出大变革、大发展。例如“三个国家级”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和世界第一公路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的建成,通航机场市州全覆盖和县县通高速等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的。
“贵州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实实在在的永无止境的,思维活则万事通,思路开则措施灵,思想超前则发展领先。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深入实施“一户一策”行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采取县城置换、集中新建和插花修建等方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年内新建或置换住房1421套,彻底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住房问题。同时,要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基层医疗条件,完成13座乡村幼儿园建设任务,改善3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发挥省派“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县乡医务人员岗位培训,积极推进县医院紧缺专科建设。
上下一条心 敢为天下先
中共榆中县委书记 王晓宁
贵州之所以发展这么快这么好,我认为一是坚强的领导决心与造福一方的责任。从2010年开始,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久久为功,百折不挠,功成不必在我。从2012年以来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三大战役”,全省详细安排,统一部署,观摩评比,严格奖罚,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冒风险干好才有可能脱贫交差,不冒风险不干肯定脱不了贫交不了差”的论述,六盘水钟山区大河堡镇镇长朱军“不在于位置高和低、时间长和短,关键是要干出一番事业来”的讲述,让我们深深感到全省上下都动起来了,万众一心脱贫摘帽奔小康。
二是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担当。贵州省设立5000亿元的基础设施发展基金,为每个县区统贷50亿—80亿元;确定“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组组通”宏伟目标,投资485亿元修路9.7万公里,首创万达、恒大等民营企业投资30亿元包县整体脱贫,以及省人大的全国首部《大扶贫条例》立法,“三变”改革,都无不显示着“敢为天下先、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宏大气魄和大无畏精神。
下一步,我们将在学习贵州经验的基础上,以精准的思维和举措补足短板,更好发挥以高原夏菜、中药材、散养鸡、肉牛、肉羊等产业联盟为核心的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壮大富民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找准路子甩开膀子 弥补短板发挥优势
中共会宁县委书记 王科健
贵州之所以能够实现华丽蜕变,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抓好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抓产业、促增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全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确保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并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二是抓改革、创新路,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贵州“三变”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农村“三变”改革能优化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和农村经济经营体制,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是一条可学习、可借鉴的成功之路。
三是抓党建、夯基础,突出强化引领功能。贵州各地大力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鼓励引导有大局意识、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致富能力强的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有效发挥了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是抓生态、树底线,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是底线和底色,也是机遇和红利。近年来,贵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守好青山绿水,做足山水文章,清晰地展示了生态就是发展。
贵州的发展证明,再困难的条件,再贫穷的地方,只要找准路子、甩开膀子,就能弥补短板、发挥优势,创造出骄人业绩。会宁作为我省的深度贫困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学习借鉴贵州的先进经验,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靠实责任强力推进把“三变”改革工作抓实抓好
中共镇原县委书记 李崇暄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贵州省“三变”改革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大趋势,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效益为一体,走出了一条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为我们贫困县创造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穷则思变、迎难而上,特别是把深化改革贯穿工作始终,向改革要思路、向改革要发展、向改革要成效,进而创造出“三变”改革这样一个成功模式。同时,贵州省时时事事无不体现创新求变的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以敢想敢做、真抓实干的闯劲和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魄力,有力推动了“三变”改革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贵州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创造出12种改革模式、12种股权形式,娘娘山温泉小镇、海坪彝寨对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农户贷款三项资金,采用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资本运作机制,采取“三变+旅游开发+移民搬迁”的方式,使村寨变景区,农家变旅馆,学生变导游,农户变老板,开辟了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通过对照贵州“三变”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将以确定的7个试点乡镇和16个试点村为重点,按照“壮大一批、新建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探索建立“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快培育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全面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
庆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梁世刚
一路走来,在贵州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乡村。贵州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态好,到处是青山绿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污水。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村部、学校、卫生所建设标准都比较高。农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数改建成了楼房,特别是湄潭县对全县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格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民居特点。“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白墙灰瓦的民居镶嵌在黔北的青山绿水之间,好像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贵州通过“三变”,把农民的土地通过合作社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和旅游等产业,尤其是茶叶、花卉、猕猴桃、野刺梨等产业发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先进就看到了差距,也启迪了思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下一步,我们要结合庆城的实际,把扶持壮大合作社作为“三变”改革的重点。引导成立一批重点产业合作社,如苹果、养羊、黄花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有产业基础的合作社,选好带头人,规范规章制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健康运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加大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这一切还需要有强大的基层党组织保障,我们打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充实村干部队伍,让有人干事,并且让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干事。
借鉴贵州经验 转变思想观念
积石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马尚文
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活化资源。贵州以“三变”为抓手让农民从资源中获得财产性收入。这一经验证明,同为欠发达地区的我们,只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同样可以变“死资源”为“活资产”,让农民享受到农村改革带来的实惠。
农村改革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贵州瞄准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这一突出短板,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产业支撑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搭好融资平台。贵州的“三变”到处都有投融资平台的影子,主要运作方式是“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打造了“平台经济”,形成了多个舞台共演一出“三变”好戏的生动局面。
农村改革发展的物质保障是聚焦优势产业。贵州善于把成长空间大、最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做实成产能,实现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
农村改革发展的最佳形式是打造“股份农民”。贵州“三变”改革,其核心就是实行“股份制合作”,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民”。农民变股东这一变,从根本上让农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有效破解了公司与农户“两张皮”的问题。
借鉴贵州的发展经验,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国家和省里支持“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机遇,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