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治访”,贻笑大方

29.07.2015  17:17
原标题:“修史治访”,贻笑大方

近日,陕西旬阳县一项“缠访者进入县志留‘恶名’”的举措备受争议。

不可否认,少数访民把上访当成牟利工具,企图倒逼政府就范,这种行为必须予以制止。但将“缠访者写入县志留‘恶名’”,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看似独辟蹊径,实则反映出政府治理能力低下。

缠访、闹访从表面上看,是无视法治,现实生活中也有“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案例。但如果政府做事公开透明、公道正派,一切行为都有法可依,一切决策都按程序办,这些小伎俩还能行得通吗?

如此说来,“修史治访”甚至连治标之策都算不上。试想,当后人翻开县志,看到的不是地方大事要闻,而是“某某为钱上访”这样无厘头的新闻,岂不是贻笑大方?

打铁还需自身硬。治理缠访、闹访,唯有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入手,从提高地方政府行政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入手,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之策、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