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加快银行业转型

17.01.2015  01:16

  ■ 一家之言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为国内银行业加快经营转型提供了一大助力,有利于改善银行业务结构及收益构成,盘活银行体系庞大的信贷资产,丰富信贷风险转移途径,提高资产回报率。

  近日,银监会正式批准国内27家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并明确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改为“备案制”,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政策利好之下,国内市场情绪迅速高涨,银行股价昨日再度飙升。

  一般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贷款以“打包”的方式设计成标准化证券产品上市出售。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加速贷款资金回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投资者购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分享银行贷款收益,拓宽投资及盈利渠道。健康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同时也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结构失衡、银行间接融资占比过大等问题面临着愈来愈多的质疑,银行业务发展过于依赖传统贷款业务及利差收益更是广受诟病。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为国内银行业加快经营转型提供了一大助力,有利于改善银行业务结构及收益构成,盘活银行体系庞大的信贷资产,丰富信贷风险转移途径,提高资产回报率。

  政策出台后,国内银行业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热情将进一步高涨。据中诚信国际预测,2015年全年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总规模将在4000亿元至5000亿元左右。考虑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以及对信贷风险的“分化效应”,未来融资贷款规模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为缓解当前面临的企业融资难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国内金融市场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拓宽、发行制度简化的积极影响更为深远。在政策引导下,金融市场的积极情绪也被进一步“激活”,除了有更多银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跃跃欲试之外,股市资金对银行股票的关注度亦进一步强化。昨日,受银行股带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了3.5%和2.2%。虽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对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的吸引力,可能会给股市资金格局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体系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股票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风险与金融创新往往相伴而行。虽然目前试点发行产品未出现违约和现金流中断问题,但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亦不可盲目乐观。据银监会统计,去年前三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升”,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尤为突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应严守风险“红线”,切勿成为经济金融风险传递的“新链条”。

  □罗宁(北京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