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争抢海外投资市场蛋糕

02.03.2015  12:46

  尽管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尚未完全放开,但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演进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信托公司纷纷创新业务模式,抢滩海外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由中信信托全资子公司—中信聚信(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云南聚信海荣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聚信海荣”),于2015年2月正式获得批准从事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至此,中信信托正式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从事人民币国际投贷业务的信托公司。

   中信信托首啖人民币国际化业务

  记者向中信信托了解到,聚信海荣享有中国人民银行和云南省政府给予的多方面优惠政策,包括:设立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可根据《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将境内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调拨给境外子公司;以非金融企业身份申请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以非金融企业身份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通过子基金在境外金融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融资产品等。

  聚信海荣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高净值人士;有海外直接投资业务需求的信托、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境外直接投资、并购、资产配置等需求的其他国内企业等。

  中信信托创新业务部副总经理、聚信海荣执行总裁陈仲向记者表示,聚信海荣作为中信信托进行海外投资业务的主要渠道平台,近期将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投资领域涉及医疗健康、消费零售、文化旅游、商业和住宅等。中信信托本次业务战略延伸,不仅能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

  事实上,中信信托对于海外战略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0年。中信旗下子公司中信信惠于2014年成功完成一笔规模超1亿美元的创新型结构化海外债券融资。据介绍,该结构化海外债券融资项目成功利用境外债券抵押,盘活债券持有人的资产,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银团贷款项目。

  对于未来前景,陈仲表示,聚信海荣力求构建一个以人民币结算为纽带,以跨境投融资为手段的全新金融平台,预计未来三年内基金管理规模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

   信托加码海外资产配置

  随着国外经济复苏资产价值稳定提升,国内客户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持续升温,国内投资机构纷纷推出海外投资产品。

  “海外投资之所以能吸引国内投资机构的关注,最大原因是其目前及未来所表现出的价值增长趋势。”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认为,而国内资产价值却正处于一个高位状态,累积的风险正让国内投资者趋于谨慎。而满足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对信托而言是前景广阔的投资机会。

  相对于信托传统的国内投融资业务,海外业务开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中融信托创新研究部表示,一方面,海外投资对专业性要求更高。国内的信托公司对海外资产的市场情况和当地的政策、法规、税收、费用等均不熟悉,海外投资初期阶段,信托公司需要在目标市场选择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合作方,渐积累自己的海外投资经验。另一方面,资金出入境渠道受限。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是制约海外市场投资的最大瓶颈。

  据介绍,目前常用投资渠道主要有三种:第一,投资二级市场的QDII(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和QDLP(即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资格);第二,内保外贷;第三,本外币平行基金。

  过去一年,信托公司通过创造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和融资渠道,为客户提供海外资产配置及海外融资安排,以QDII最为常见。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月末,中信、中诚、中融、平安、外贸信托等11家信托公司具有QDII资格,获批额度累计70.50亿美元,而整个金融行业QDII获批额度总计820.43亿美元,可以,信托业QDII获批占比不足十分之一,信托公司获批QDII资格还有很大潜力。

  今年2月,中诚信托旗下香港子公司前海中诚在深圳前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为信托系首批获得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业务试点资格(QFLP),获得QFLP资格的公司可以引入境外人民币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内地。目前,该公司已经发行一只基金,规模20亿人民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的不断宽松,中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可以想见,未来信托公司抢滩海外业务,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