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莫要遮遮掩掩

02.04.2015  03:28

    有报道说,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2月中旬,56家国务院部门中外交部、证监会、商务部、教育部、发改委、卫计委等6个部委至少每个月开一次发布会。但与此同时,有11家部门没有召开过新闻发布会。在省级政府中全年未召开过发布会的有4家,计划单列市政府中有一家。

    与商业活动不同的是,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要知道,及时主动地回应民众的疑问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密切政府与民众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事实告诉我们,政府信息公开能消除民众的误会,阻止谣言传播。要知道,谣言的传播源于权威信息的缺乏或发布不及时。政府部门作为大量信息的最先知晓者,其对信息的公开与否,直接关系到谣言生存的空间大小。信息公开越及时越全面,谣言产生的可能性和传播范围越小,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小,政府部门在应对和处置困难与问题时就能得到人民群众更多的支持。可以说,公开已是共识,但人为的秘而不宣、遮遮掩掩、“打太极”也仍不鲜见。一些政府官员并不想公布所有的事实,甚至都没有查清事实的决心。对他们来说,只要把事压下去就好。我们以常看到,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官方总爱说公众“不明真相”,甚至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那么,“真相”从哪里来?“谣言”如何揭穿?新闻发布会就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和手段。这不仅需要官方道出真实的情况,而且需要解释公众的各种疑问。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自说自话,或者干脆不说话,那么从官方得不到权威消息的老百姓只能通过民间渠道获知小道消息,无端生出许多是非,也使政府公信力受损。可以说,这样的后果我们并不陌生。

    《报告》建议,行政机关需要养成主动发声的习惯,使政府形象更加开明和开放。所有行政机关都应在做好政府网站公开信息的同时,养成用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等主动对外发声的习惯。而且,还要改变发声时生硬、冰冷的模式,充分运用动漫等传播手段,让公开更生动,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小马飞刀以为,信息公开,是义务不是恩赐。官员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信息公开,不仅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知情权,更是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并化“”为“”的机会。一旦放弃,只会衍生更多难以预期的新问题、新矛盾,最终于民于社会乃至政府本身都是祸不是福。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