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力促增长——当前甘肃省经济形势综述

26.11.2017  07:08

今年以来,受省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省经济逆势下滑,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诸多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效举措,全力遏制经济下行势头。全省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保增长、抓项目、促发展,经济止滑势头初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形势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倍,1-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税收收入增长15.3%,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分别位于全国第19位和第10位。物价保持平稳,城镇新增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增加,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逐步显现。

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等主要指标,也出现了在“十二五”时期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性回落。

甘肃省自然条件差、基础欠账多、贫困程度深,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发展水平低、综合实力弱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过去一个时期,部分市州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轻视生态、环境、安全上项目、搞生产的现象,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较为普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环保安全政策加强,全省企业生产萎缩、项目投资减缓的问题逐步显现。

特别是去冬今春的中央环保督查和中央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所暴露出的问题,毫不客气地给甘肃敲响了一声洪亮的警钟。“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因此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直面问题、痛下决心、全面整改,坚决改变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

截至目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关停,143宗完成生态恢复;42座水电站中2座建成水电站已关停退出,9座在建水电站一律停建;25个旅游项目已完成整改21个,停工停业正在整改4个。

举一反三对全省60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制定《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将祁连山水源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10个县列入范围。

暂停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4%、共计82户环保设施不完善、环保整治未完成、安全措施不达标、生产区域与自然保护区重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叫停了一大批不符合环保标准、安全要求、产业政策的产业项目。

2016年钢铁行业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4万吨,今年关闭退出煤矿10处、产能240万吨,对发现的15家“地条钢”企业已全部拆除取缔。

正是在全面整改的过程中,我省出现了GDP、投资、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暂时下滑的新情况。

面对经济结构性下行,省委省政府在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的基础上,及时出台并推进落实《关于抓好当前“三重”(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重要政策)任务落实促进经济趋稳向好的工作方案》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

省级领导带头包抓省列重大项目,省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省直部门加强指导督导,分类指导在甘央企、省属和地方企业发展,“一企一策”帮助停产企业复产达产。同时,破解新能源消纳、县域经济发展、电网输配电价改革等方面的瓶颈难题,着力消除影响发展的堵点和难点,让全省经济逐步走出短期阵痛期。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由一季度的8.5亿元增加到前9个月的165.5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速由4月份的9.2%提高到10月份的13.0%,铁路客运量增速由一季度的9.4%提高到前10个月的2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一季度的2.6%提到前10个月的10.2%,经济向好迹象愈加明显。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主动调整思路、转变方式,正在抓紧制定《甘肃省关于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的决定》和《甘肃省推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践行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也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一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和2600多万陇原儿女的不懈奋斗下,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记者:杨海芸

甘肃台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观看: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