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都是骗人的”,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你对保险业的印象如何?在调查中,83.1%的受访者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仅有10.0%的受访者认为保险是“应当必备的避险方式”。(9月4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保险”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车有车险,人有人寿保险、平安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财产有财产保险……保险的基本原则是累计千千万万人的财力,结成一个抵御化解风险的大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是付出者,但同时也是受益者。通过付出,在遭遇事故时,得到及时的救助,这就是保险的基本功能。然而,近年来,保险的受众并不多,人们投保的积极性并不高,竟然会出现超八成的受访者存有“保险都是骗人的”的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有三:
首先,保险利用率低。按理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利用率低说明出事率低,人人得安全,保险无用处,对人对已都是大好事。本来保险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以防不备的,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稳定,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事故日趋减少,许多保险派不出场——此乃客观原因。
其次,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权益保护机制在许多方面尚留有空白,保险公司对客户的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如今,客户普遍感到保险的理赔难,理赔手续繁琐,效率极低。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对14569人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近半受访者为自己或家人买过商业保险。然而,对于当前的理赔服务,89.8%的受访者直言“非常差,又慢又抠”。这不仅大大损害保险的声誉、形象和公信力,而且也大大制约着保险事业的发展。
最后,大多数基层的保险业务员业务不熟练,一些保险事项自己还不太了解,就急功近利地想揽业务,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实在勉为其难,最终是浪费了不少口舌,业务没搞成,反而给人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业务员大多是依靠人脉,在熟人圈里拉业务,他们普遍存在着一个套路:拉业务时“装孙子”,凭借一个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轻易许诺;当客户需要理赔时“充老爷”,不是推三阻四,强调客观原因不予办理,就是因为业务不精通,找不到办理的门道,从而冷了客观的心,有的业务员甚至因理赔要费时间还随意收取客户误工费……
综上所述,83.1%的受访者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这虽然对“保险”的评价不够公正,甚至有失偏颇,但是并不冤枉。这种印象是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造成的,确实值得全国各大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反思和改正。
文/林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