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发展需意识先行

17.02.2016  03:44

    2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利用好现代保险服务业的优势,发挥好现代保险服务业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探索建立民生保障机制,推进民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报道见2月16日《兰州日报》一版)

    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多次提及,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体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业一手牵着市场,一手牵着社会,在帮助政府完善社会治理方面,有着其他行业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独特的保险资金优势,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期限长、成本低、供给稳的“源头活水”,通过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保险业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在规模快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呈现出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当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比,目前我市的保险资金总量还不够大,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资源仍然有限。因此,如何发挥保险业资金的吸纳和融通、引来更多活水,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意识上的“先行一步”,保险业的发展亦如此。人们对保险的主观印象受到不同生活的条件、经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保险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些问题,如部分保险公司经营中出现的误导宣传、霸王条款等违规违法行为,让许多人对保险业的印象打了折扣。因此,要发挥好现代保险服务业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多角度的让公众更多地体会到保险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险关乎自己的养老、医疗、孩子教育等方方面面,让“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能够帮助企业和群众对冲经营和生活中的风险,增强安全感,老百姓有了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方面的作用亦不可替代,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积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引导,让人们在真正认识和了解保险实质的同时,提升对保险业的认可和支持。

    随着2014年保险新“国十条”的出台和我省加快行业发展的政策驱动,我市的保险业发展迎来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机遇。保险业要趁政策东风有所作为,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自身的行业形象有一个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