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保安考上研究生,满满的正能量

29.09.2014  14:36

  原标题:“保安变研究生” 满满正能量

  来论

  穿着保安制服、瘦小的个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来自山东农村的90后苗仁杰此前一直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保安。这个学期,苗仁杰脱去制服,成为该校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他也是该校第一个正式考上本校研究生的保安。(9月28日《京华时报》)

  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中,保安和研究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保安变研究生”在本质上是一种向上的社会流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工作屡屡受挫的苗仁杰,通过考研实现了人生突破。作为一个励志样本,“保安变研究生”生动地说明了自力更生才是年轻人实现阶层跨越的最主要路径。

  临时找个工作过渡也好,“曲线读书”也罢,一些本科生选择做保安既是无奈的生存策略,也是一种主动的理性选择。同样的保安岗位,没有学历的中年人会追求一种“保守的稳定”,有学历的年轻人则将它作为一个“跳板”。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高校的学习资源圆自己继续深造的梦想。

  无论从财富、权力、声望哪一个角度上看,在一个习惯用势利标准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的时代里,保安都在社会分层中处于底端位置。一旦“以财富论英雄”成为社会心态,用金钱把社会成员分等级就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从保安到名校研究生的角色转变,说到底也是一个筑梦、追梦、圆梦的过程。

  “保安变研究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一步登天”的固化思维——只有懂得珍惜简单平凡的生活,懂得生活比梦想更残酷也更真实,才可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个好的社会,不能让少数精英和天才“独舞”,而应该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尽管这些人可能出身贫寒、天赋一般,但只要他们足够努力,依然拥有向上社会流动和人生突破的渠道。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才会拥有更多的光亮和温暖。

  “保安变研究生”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它的稀缺和清新,这也从侧面说明阶层固化导致向上的社会流动不够充分。城乡二元体制的鸿沟、社会资本主导下的就业歧视、以财富为核心的阶层边界、“娶不起”的婚恋困境……让年轻人拥有更多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既需要个体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减少一些制度壁垒和人为藩篱。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