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张俊宗实地调研武威科研实验站点

03.05.2017  00:43

4月28日至30日,校党委书记张俊宗赴武威实地调研校企合作基地和科研实验站点。学校产学研合作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负责人参加了调研。调研期间,张俊宗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看望了参与驻点工作的我校师生。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武威普康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司董事长冯淑刚介绍说,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园由生态农业、田园景观、特色种养、加工会展、观光游览5大板块构成,以高效种植、标准化养殖、精品加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度假等为主题,致力于打造武威现代农业产业孵化、生产示范、科教培训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集群。

资源与环境学院邱慧珍教授汇报了科研团队与普康公司开展的合作情况。她说,自2015年起,团队就为普康集团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并为有机肥厂的运行管理培养储备了一批技术骨干。围绕“建设年产十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包括工程预算和工程设计、全套肥料生产设备和利用病死畜禽生产氨基酸生产线的设计等。生产线将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将是全国首个“全封闭、全自动、零污染”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类)肥料的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养殖业的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也将引领有机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此外,团队正在与相关企业联合申报“甘肃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将以“创新、产业化”为主导方针,通过“有机(类)肥料产品工艺与技术体系的标准化集成研究”和“病死畜禽和屠宰废料的快速无害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探索产学研用的高效运行模式,有力推动规模化养殖业与有机肥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成果示范转化。

实地参观与听取汇报后,张俊宗对校企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普康集团产业门类较全,管理理念先进,与学校开展合作具有很大空间。他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要积极对接,进一步寻求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同时,继续支持邱慧珍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将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中进行推广,争取更大成绩。

随后,调研组一行前往学校民勤实验点,看望了驻点进行科研实验的陈年来教授和全体学生。陈年来教授介绍说,民勤实验点依托民勤县农技中心实验农场建设。农场总面积约150亩,始建于1970年,主要承担农作物良种繁育和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等任务。学校自1998年以临时租用土地的形式开展科研工作,主要进行甜瓜和籽瓜的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2001年开始,学校签订长期使用协议。通过租用固定地块和房屋,开展瓜类作物研究、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研究、黑果枸杞生理生态特性和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等,并向研究生提供蹲点科研服务。2008年,团队对房舍进行了必要的加固维修,陆续配置了实验仪器设备和生产生活用具。该试验点已先后支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2项,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项目2项,其它科技项目3项。支持完成博士研究生论文4篇,硕士研究生论文30余篇。所支撑项目获得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项。

张俊宗认真听取了汇报,并详细了解了驻点师生的工作生活情况,高度表扬了他们甘于寂寞、勤奋严谨的科研精神。他说,陈年来教授和团队成员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坚守在田间,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要关心像陈年来教授这样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更好地推进学校科技事业发展。

调研组一行还深入民勤县青土湖,考察治沙取得的成效。据悉,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使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此“汇合”。该区沙层厚3至6米,风沙线长达13公里,流沙以每年8至10米的速度向绿洲侵蚀,严重威胁了邻近乡镇的人居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及民左公路的畅通运行。近年来,民勤县作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生态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干涸沙化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又重现碧波,出现了约3平方公里的水面。

张俊宗要求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积极与学校的相关学科专业对接,与教师的科研兴趣寻求结合,引导教师主动投身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争取为民勤县生态环境的恢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