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携手促发展 ——武威市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03.08.2016  19:06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以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坚持“以民为本、爱兵为要、双向奉献、共谋发展”工作理念,积极开展军地共促经济发展、共抓社会和谐、共育专业人才、共创精神文明、共解矛盾难题活动,扎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武威市又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

创新机制夯实双拥基础

  武威市坚持党委、政府拥军优属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实行双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印发加强新形势下全市征兵工作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的实施意见》《武威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实施意见》《武威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实施细则》《武威市加强优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武威市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工作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使双拥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述职、军地协调处理重大紧急事项等10项工作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双拥工作制度体系。市里每年召开议军会议,研究解决驻军在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党管武装、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近4年来,议军会议共研究解决涉军问题83件。

  武威市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纳入全民思想教育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部队建设工作,主动研究解决双拥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武威市及时调整充实市、县区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并将双拥组织和服务机构延伸到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扩展到双拥共建单位和企业,全市共建立双拥工作基层服务组织1324个。同时,设立国防动员委员会办公室、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交通战备办公室等机构,基本形成了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

真心服务办实事解难题

  武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增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作为政治责任,把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双拥工作的着力点,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建设。

  每年“两节”和“八一”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通过召开军地座谈会和走访慰问等形式,征求部队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部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行业特点,积极为驻武部队送温暖、献爱心。2011年以来,武威市对驻军反映突出的83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类,并签订责任书,逐级靠实责任,明确要求,限期办理。同时筹集资金,实施了军警民多功能综合训练基地、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暨特勤队大楼、武警支队指挥中心、武威工业园区消防中队综合楼、市军供站改造项目等工程20多项,新建和改造进出部队营区战备道路15条。

  武威市精心组织开展“育人才、帮技术、送知识、添设备、当后勤”活动,先后为驻军赠送图书6.44万册、援建军营图书室36个,赠送电脑50台、电视机120台、文体器材326件(套),培养军地两用人才1839人。市双拥办协调成员单位每年都举办拥军专题文艺晚会、联欢晚会、拥军笔会,丰富了驻军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出台了《关于组织“两新组织”开展双拥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双拥共建。4年来,全市先后有260多名“两新组织”业主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武威信息工程学校投资100多万元,在68003部队建立了“军地两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对1700多名官兵进行了学业辅导;全市“两新组织”接纳退役士兵和军属400多名。武威江苏商会成立于2011年,商会成立之初,便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员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列出用工计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随军家属,接受安置退役士兵;为方便驻武部队官兵购物,商会还推出了5家会员单位作为首批“拥军示范点”,驻武部队官兵凭有效证件到商铺购物,均可享受优惠。

精准到位落实拥军政策

  武威市以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为契机,结合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组织对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军人军属优待、优抚对象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及时协调解决广大军民关注的重难点问题。

  家住天祝县炭山岭镇天安小区的老党员、优抚对象王好全,原先住在炭山岭煤炭采空塌陷区,2015年10月底,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王好全搬迁到了天安小区,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小区内卫生室、商店和供暖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近年来,武威市采取政府补贴、单位减免、社会捐助、群众帮扶等办法,投入资金203万元,对269名住房困难优抚对象进行了帮扶,帮助新建房屋246间,维修房屋1200间。

  2011年以来,武威市针对优抚对象共发放困难补助资金685.57万元,发放参保参合补助资金145.25万元,各类医疗补助资金877.18万元。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资金1233万元,对3349名优抚对象进行了各类帮助。同时,将优抚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武威市稳步推行自主就业和政府安置就业的办法。全市共安置军转干部67人,其中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安置24人、自主择业43人。2011年以来,妥善安置转业士官190人;发放兵役优待金5786万元;发放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70万元;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5人,落实了军休干部“两个待遇”;2011年以来,市军供站累计接待过往部队56828人次;培训退役士兵2490人。切实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托入学等工作,对难以就业的100多名随军家属进行了补助。

  同时,武威市完善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按照上年度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及时足额发放。

真情奉献爱民助民惠民

  近年来,广大驻武部队官兵视武威为故乡,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完成好各项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地方建设,为武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以来,驻武各部队共出动官兵8万人次参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先后参加腾格里沙漠边缘红水河两岸、青土湖、老虎口等压沙造林工程,植树95万多株,压沙0.7万亩,建成“国防林”“双拥林”“民兵林”,营造防风治沙林2万亩,退耕还林10多万亩,种草20多万亩。通过4年的努力,红水河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治理。驻武部队官兵用实际行动践行“投身生态治理,造福第二故乡”的绿色誓言。

  驻武部队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积极开展“双联富民”行动。驻地部队积极支持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搭建日光温室6450座,养殖暖棚434座,清理垃圾3011吨,整修水渠29.9公里,维修乡村道路37.5公里,建成新农村示范点12个。联建基层“两委会”20个,共建文明社区6个。

  驻武官兵在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先后参加各类抢险救灾80多起。

  驻武部队积极开展助学兴教活动,为学校捐赠文体器材580多件(套),为困难家庭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具),团以上干部每人每年出资2000元资助680余名困难学生。武威军分区向天祝县直岔小学赠送10万元的课桌凳和教学器材;68303部队为凉州区高坝镇台庄村小学赠送了10万元的文体器材,还成立了邱少云基金,奖励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94032部队承担了凉州区永昌镇张义小学“牵手圆梦”援建工作,采购援建物资,为张义小学购买了10万多元的教学设备和文体器材。(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