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金融超市”
记者 董建华 通讯员姜奇峰报道 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大兴安岭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金融服务环境,使广大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项金融服务,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区”,架起现代金融服务连接农村的“直通车”。人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在2012年“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和2013年推广手机支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强服务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将其建设成为“1+2+3+6” 大兴安岭模式的服务农村地区便民金融服务超市。
“1”即一个“便农惠农”目标,“2”即全辖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以下简称“助农服务方式”),“3”即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6”即依托助农服务方式开展支付结算服务、小额信贷服务、金融知识宣传、人民币流通管理、征信信息收集和金融业务推广等六项金融服务,使广大农村居民在“金融超市”中各取所需,从中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
便农服务“金融超市”显成效。首先林区农村支付环境基础得以夯实。金融机具向县域及以下地区延伸趋势明显。一年来,全区县以下农村新增ATM机11台、POS机244台、“手机银行”2.96万个,布放量比手机支付推广前分别增长21.56%、46.56%、238.57%;林区农民人均持卡1.97张,比手机支付推广前增加0.67张。
其次,手机支付服务达到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共开通手机支付4.18万个,较2012年末增长68.12%。手机支付业务覆盖7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比2012年末提升53个百分点。惠及农村人口10.68万人,代理发放新农保、新农合以及财政涉农补贴5.54万笔,节约农民取款成本25.9万元,节约农民工时29万小时。
第三,全面实现金融惠农、便农服务。社会效益凸显。在农村地区实施金融超市业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创新,为农民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有效解决了农民办理金融业务难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归还贷款、结算卖粮资金、给子女生活费等问题,节省了交通费与路途耗费时间,真正体现了便利农民、服务农村的宗旨,受到农户的高度好评。第四,银行机构机具布放积极性和农民使用意识明显提高。1年来,大兴安岭地区中支地、县两级人民银行深入18个乡、71个行政村开展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宣传43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宣传覆盖5.7万农民。农民非现金支付结算比率为15.72%,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充分调动了金融机构布放金融机具、推广金融支付产品的积极性,较快提升了农民使用各类金融机具的意愿和能力。
随着金融超市的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大兴安岭地区金融机构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强服务点的部分金融服务功能。依托服务点,加载支付结算、人民币及反假货币管理、征信、信贷等基础金融功能。在农村地区建成高效、安全、快捷、优质的基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融支付服务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解决村级没有金融服务网点、农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区”。二是拓展金融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涉农金融机构服务民生、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服务质量,使广大农村居民在金融超市中各取所需,从中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三是加强农村现代金融知识宣传。依托服务点,建立农村现代金融知识宣传和培训长效机制,实现宣传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