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增强公民法治观念

17.12.2014  03:0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兰州建设,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全市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必须不断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增强全市人民法治观念,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结合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在全市集中开展宪法教育,大力宣传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理念,宣传宪法宣誓制度。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要在全市人民中普遍开展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发展、城乡区域协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打牢法治教育的基础。通过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为进一步保持兰州经济良好发展势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必须不断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法者,天下之公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的有力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强化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采取过硬措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要扎扎实实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法治兰州创建、法治县(区)创建等活动。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丰富法治文化产品,组织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把法治元素融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要推动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大众传媒的普法责任,让法治精神更快捷、更高效进入家庭,深入人心。

    必须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一个重要原则,广泛地应用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业内外竞争的秩序。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就必须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就要坚持立法先行,制定有关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增大失信成本,加大惩罚力度,确保无论从立法上还是执法上都使失信成本提高到无利可图的程度。要建立诚信标准和信用评估制度,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大力普及信用管理的基础知识,宣传建立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通过加强宣传,让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在全市人民心中扎根,形成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市场经济秩序,使遵法守法成为全市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必须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推进依法治国,做到全民守法,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要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DNA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维”,渗透到每个公民的骨髓里。要注重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用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以法治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高全市人民思想道德水平。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