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供暖病”病根到底在哪? 居民和供热站皆喊冤
原标题:关注供暖 “暖气不达标居民不愿缴费,居民不缴费供热站不供暖”现象年年出现居民和供热站皆喊冤——
兰州“供暖病”病根到底在哪?
一方面,一些居民认为自己缴了费供热站就必须达标供暖,不达标就不缴费或少交费;另一方面,供热站认为我正常供暖,用户就得全额缴费;居民家室温不达标不全是供热站的责任,居民楼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无法解决也难辞其咎。就这样,暖气不热居民就不缴费,而长期欠费导致一些供热站不得不停暖。那么,这种存在多年的“供暖病”是怎样形成的?这种供暖“沉疴”如何打破?11月24日,兰州晨报记者就此问题对部分供热站点进行了采访。
A 暖气不热居民拒缴取暖费
市民李先生反映,他家所在的红山东路340号家属楼暖气不达标,室温只有12℃,暖气片仅仅是不冰手而已。由仁和热力公司供暖。去年,该小区一些居民因家中暖气不热,就没缴取暖费。今年又有一些居民因暖气不热未缴取暖费。“缴了费,就得享受达标供暖。去年暖气不热,今年谁还给你缴费?只要暖气热了,室温达标了,居民才会主动缴取暖费。”采访中,一些居民如是说。其实,像红山东路340号这样的情形在兰州不少小区同样存在,居民们坚持着“暖气不热就不缴钱”的原则,这样直接导致“暖气不达标居民不愿缴费,居民不缴费供热站不供暖”的“供暖魔咒”的形成。
B 多种因素掣肘“供暖病”年年发作
甘肃三建武都路供热站1981年正式运行,承载供暖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所供户数约3000户,供暖辖区主要小区有:省政协家属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家属楼、中信大厦、三建综合楼、省政府家属楼、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住宅楼。该站有关负责人说,很多居民只知道自家暖气不热就拒绝缴费,而不去思考和了解暖气何以不热、供暖为何不达标这一深层次问题。认为只要我缴费了,供热站你就得达标供暖。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供暖病”年年“发作”,远不止一些居民不缴取暖费这么简单,还有很多深层次问题没有理清解决。
设备老化。供热站所供辖区地处城关区闹市区,小区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住房,设施陈旧,地下铺设采暖管网管道严重老化。每次供热站根据居民投诉维修管道时,就会发现,下水管道破裂,住户或商铺将污水直排到管道沟里,管道沟变成了污水池,供暖管道长期浸泡在污水中,导致大量热量被损耗,致居民家供暖质量受影响。如果加压供暖后,又经常导致这些老旧管网爆管,无法保证室温达标。
外墙保温性能差。辖区内多数楼院为老旧楼,无外墙保温设施,也无双层保温窗户,造成室内温度采暖效果不佳,无法保证达标供暖。与其相比,三建高层综合楼保温效果好,输送同样的压力和热量,综合楼上居民直喊热得受不了,每天开窗户降温。
居民私改供热管网。目前,绝大部分老旧楼楼下供热管网经政府有关部门维修后,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楼上居民微循环供热系统,却因硬件“问题”致供暖难达标。常见的问题有:将大管道变径后改成小管道形成瓶颈;请无资质的“马路”管道安装工安装热熔管时,因加热过度,致塑料熔化后在管壁结成肿瘤堵块,影响供暖效果;私自移动管道及暖气片位置,致热水进入和回水方向改变,弯头处阻碍水流;管道老化,铁锈或杂物堵在狭窄位置,阻碍水流;装修纠纷引起的管道人为堵管;顶楼房屋常年无人住无法排气,或房主不配合排气;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暖气片少;一些小区物业私自安装热抽水泵,致周边小区热循环不足供暖不达标。
资金压力问题。欠费:比如,三建供热站每年应收热费为312.76万元,但截至11月24日实收100万元,收缴率为32%。此外历年欠费多达66万元,清欠困难;有些常欠户,法院起诉打官司后清欠一部分,第二年如不起诉就不缴费。像华泰小区B座共欠费67399元,其中一网吧就欠46360元;欠费掣肘供热站购气。“煤改气”锅炉负担:行政事业单位锅炉“煤
改气”每吨可获补贴20万元,企业单位锅炉“煤改气”每吨只获10万元,如此补贴政策致三建供热站背负着比行政事业单制图/许天野 位多1倍的改造压力,形成巨额亏损,供热站无应急资金购买天然气,一旦购气卡上没钱,就会停气停暖。
C 制定细则破解“供暖病”
记者在兰州市热力总公司、小稍门外集中供热站、公房管理中心南河滩供热站、安泰供热站等供热站采访时,这些供热站称,三建供热站所遭遇的“供暖病”在兰州很多供热站都普遍存在。一些居民只知道自家暖气不热时,一味地埋怨供热站,而不从房屋和供暖系统硬件以及自身找问题,让供热站背负骂名,十分不公平。
三建武都路供热站等供热站负责人称,解决这些“供暖病”,仅靠供热站一家之力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城建、房管、发改委、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联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该外墙保温的保温;该整治和维修管道地沟的整治地沟;该必须让擅自移动供暖设施恢复原状的,要强行恢复原状;完善法规,让擅自改变自家供暖设施而致邻居暖气不热的居民,双倍赔偿邻居暖气不热的经济责任;该需要修改原来不合理设计的修改设计,重新合理设计和布局;并制定详细操作制度,才能从根子上剔除“供暖病”。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张继培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