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强调多维贴近现实

08.06.2016  11:08

    放飞梦想·青春加油 2016年甘肃省高考专题入口

    原标题——作文:强调多维贴近现实

    ■题目

    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点评教师

    兰州三十三中姜懿玲

    今年全国卷II的作文题目,命题比较稳定,依然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同时延续了2015年全国卷II作文命题的设计观念,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寓言哲理类、社会现象评说类、漫画辨析类等材料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比如今年的命题明确考查学生对“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看法,同时材料体现出写作角度多元化的特点,材料中明确提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考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比较分析之后,侧重谈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并将其说好说透,或者将三个角度综合来谈,体现出思考的全面性和辩证性。不管选择哪一种立意角度,考生只要能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道明即可。基于这样的特点,考生能够避免因对材料含意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立意偏差,换言之,考生很难跑题偏题。

    与去年相比较,今年的作文命题考查的综合性更强,也更贴近现实生活。

    去年的材料命题中明确问到了“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而今年虽然给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主要途径,却没有类似于“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更加有效”这样的表述。考生立意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既可以有所侧重,也可以综合辩证来谈。另外,作文的核心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考生12年的学习生活中,语文学习伴随始终,所以这样的命题更加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只要能够活跃思维,调动起日常的学习体验,相信考生都能做到有话可写。但是,想要写好写透却不容易。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单纯依靠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是无法获得真正提升的。考生虽然每天学习语文这门课程,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不一定系统地思考过“语文素养应该如何养成

  这个问题。平时语文水平差一些的考生,既有可能立意较为片面,也有可能在选好立意角度后发现无话可写,只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写假写空。而语文素养高的考生,不会止于对一个角度的片面思考,而是能拓宽思路,钻研深度,在强调“多维度”中完成比较说理。

  比如,可以从反思现实语文课堂陷身于题海卷山,困惑于答题技巧,纠结于分数成绩的现状入手,来谈如何通过理想中的语文课堂,达到真正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也可以谈语文学习的“小大之辩”—课堂是语文学习的根,但是止于课堂便是止于语文学习的小境界,语文学习的大境界,来自大量的阅读和对生活点滴的观察实践,语文课并不能完全等于语文,通过语文课堂,浸润语文情怀,然后“开窗放入大江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在生活实践中将其转化为支撑信念的精神钙质,从而将语文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作文题目中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这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希望考生能真正写出有“”的文章。如果考生能将“”的真情实感注入作文,用个性化的反思来代替套版式的人云亦云,便能写出既贴近生活又具有个性的作文。对于平时以背诵范文为主要学习手段的同学,很可能在这次作文中无处下笔。

  总而言之,本次作文的命题设计难易适中,不易偏题,但是只有平时不断自觉提升语文素养,具备较强语文能力的考生才能真正写好写透,这也是此次命题值得我们深思的价值之一。另外,将其放在社会越来越重视语文教育的大环境下,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于引导考生在考场上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更在于对考场外的师生带来反思的契机。

  相关新闻

  2016高考作文N宗最

  6月7日中午,部分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布,即被考场外的“考生”冠上了各种“”的称号。

  “最难懂”: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该题中漫画分两格,上面左边小孩A手举得分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B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面左边小孩A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B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

  题目一出,不少人表示“不知如何理解”。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表示,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题干中提到,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安徽省合肥市的高考学生家长刘斌说:个人觉得浙江的题目出得很好,有时代特色,“浙江好超前”。但也有人提出,这可能对部分考生不公平,“山里孩子该咋写?

  “最思辨”:江苏卷的“话长话短”。题干中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虽然有网友认为这一题目很接地气,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感觉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不强,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这题目好难做”。“反正对于这个题目,我无话可说。”山东济南一位高二学生说。

  “最接地气”: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题中说,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对于这个题目,很多网友表示,每个考生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还能在作文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挺好。据新华社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