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做客“金城讲堂” 文学创作要提炼最精彩的素材

28.08.2016  11:34

    原标题:余华做客“金城讲堂

  8月27日,“文化兰州全民共享”系列活动“金城讲堂”第七期在金城大剧院与广大观众见面。本次出席金城讲堂的演讲嘉宾是著名作家余华,他此次为兰州热爱文学的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写作中的虚伪与真实”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文学创作要提炼最精彩的素材

  余华在热烈的掌声中开讲,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昨天晚上去罗九公路看夜景,兰州人说兰州的白天像阿富汗,晚上像曼哈顿,用阿富汗的角度表现出来就是批判主义,用曼哈顿的角度表现出来就是另一种角度。现实真实和文学真实是有区别的。”在谈到文学真实的时候,余华老师提到了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还提到了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百年孤独》。“现实真实本身也有虚构,经过时间的洗涤,对社会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看社会角度的不同,再加上个人的主观思维,纯粹的非虚构很难做到。”余华说,文学中的真实是需要处理的,文学真实需要把最精彩的东西表现出来,是经过提炼的“真实”,文学虚构,需要有现实的依据。我国《搜神记》中描写神仙“下雨来到人间,刮风回到天上”也是基于现实中雨的下落和风的上扬,就给人很贴切的真实感,令人难忘。

  1960年,余华出生在浙江海盐一个普通家庭,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77年高中毕业待业,一年之后,余华成了海盐县武愿镇卫生院的一名牙医,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写作。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夺目崛起,到饱经质疑却收获颇丰的《兄弟》,《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在国内外声名鹊起。回首这一路写作历程,余华说,“因为社会变化太快,很多人都迷失了,我也同样会迷失,不知道该写什么。

  写作是不断发现和挑战自己的过程

  “写作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当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时,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能力”,余华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生命的成熟,作家把握叙述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著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莫言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也来到了讲堂现场。他说,“余华的作品传承了五四新闻学传统,有非常多鲁迅的影子,也许这是向鲁迅致敬的一种方式。他不仅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写法,也是一位擅长用文学的减法来写作的作家。”他评价余华老师的作品用尽可能少的汉字来表达,是“文学的减法”,在《活着》中对底层人物的描写,国民劣根性的反思,他富于哲学化书写,使他的作品走入千万读者心里,他认为余华在整个当代文学界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最后在观众提问环节,一名大学生针对现行考试制度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在语文考试时,总会出现阅读理解之类的文章,题目就是:读完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你怎么看?”余华说,一部文学作品仅仅是写作层面的完成,只要有人读生命就在延续。读者去阅读时,在作品里读到了自己的东西。我曾经跟一些老师交流过,他们在分析我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每个老师在分析作者想表达什么这个问题时都说的很精彩。如果让我来回答可能一分也拿不到。

  “金城讲堂”是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6年全市宣传文化50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兰州“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建设的高端文化实践。该活动计划自3月始至12月止,共举办10期,将以国内文化名家讲座交流为形式,以文化理论、文学作品赏析、文化发展战略、文化艺术发展政策、文化名家成长心路历程为讲授交流内容,并藉此大力宣传兰州,彰显兰州城市魅力。“金城讲堂”活动开展以来,在国内文化界掀起“兰州热”,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兰州市民踊跃参与好评如潮,兴起了一股久违的文化热。 □兰州日报记者华静文/图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