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余件(套)敦煌出土文物回归故里

22.11.2015  09:40

  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敦煌发掘出土文物进行清点。 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新华社兰州11月21日电(记者张玉洁)4297件(套)在甘肃敦煌出土的文物,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至敦煌博物馆。

  据了解,这批文物大多是魏晋时期的文物,主要出土自1985年祁家湾墓群,1995年及2000年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达10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13件(套)。其中,一枚魏晋时期的铜镜保存完整,拥有龙凤纹饰,清楚记载“君宜官位”字样,是表达祝福的民间赠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另一个国家一级文物镇墓罐上,可看到“北凉玄始九年”、“敦煌郡”、“敦煌县”等字样,这佐证了北凉时期的敦煌行政建制,对文字演进研究也有帮助。

  敦煌博物馆原有馆藏各类文物9384余件(套),这次新增文物几乎占到了原有馆藏文物数量的一半。赵志英说,这批文物为敦煌开展文物保护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也能为敦煌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目前敦煌博物馆正在加紧整理文物,拟在文物归类整理完毕后,开设专题展览。

  敦煌历史悠久,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遗存。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敦煌成为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成为西方人进入东方大门后的第一站。(完)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