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恶意解读“上清华变成白富美”

17.06.2014  16:52

  近日,清华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贴出一名女同学从入校到毕业的两张对比图,惊人的变化让网友发出“上清华变白富美”的感慨,而这一感慨也引发了不少的议论,随之而来的,除了赞美外,还有“招生广告”、“出卖色相”等质疑。(6月17日 新京报)

  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成为“美女经济”的催化剂,为了吸引眼球,搏出位的新闻层出不穷。大众在审美疲劳的同时,也不得不怀疑“炫美者”的真实目的。于是“上清华变白富美”的组图,在不少“恶意解读”下,让一场好端端的青春秀,眼看就要变成一锅粥。

  对于这些女孩子们来说,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句老话,确是真理。想想,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之一,能考进去的孩子,哪一个不是经历了高考惨烈的厮杀?头上巨大的“学霸”光环,让他们在高中阶段不敢有一刻的懈怠。对于女孩子来说,十几岁的年华无疑是美好的,但是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她们无法真正享用青春大餐,尤其是对于“学霸”们,每天埋头苦学,无暇顾及自己的外表。进入大学之后,个体意识逐渐成熟,女孩子越来越意识到外表的重要性,追逐美丽原就是人的本性。大学的环境也比高中时代要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局限于书本、成绩。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的双重催化之下,高中的“女屌丝”,上大学之后摇身一变成为“白富美”,本就不是什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相反,应该更乐于见到这样的转变,这本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表现。

  清华大学,中国的顶级学府,因而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清华或许一直就不那么活泼,大家总习惯把清华和学霸联系起来,尤其是爱把“女学霸”和“恐龙”联系起来,她们穿梭在题海书山,性格呆板无趣......“上清华变成白富美”的微博彻底击碎了这些刻板成见。难道大学就一定要“严肃认真、不苟言笑”?“青灯长袍、彻夜苦读”?目前对大学的报道,不少都呈现出妖魔化的趋势,一方面,不少媒体报道某某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仍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某某寝室上自习,拼成绩,门门得优的“学霸”之路;另一种,则是大肆宣传,大学生不学无术,游手好闲,逃课打架抽烟,甚至违法犯罪。其实,大学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但也是成长的地方。大学是青春的集合体,个性在这里肆意生长,自由奔放,每个人都能寻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深入人心的应试教育理念,在大学思维中,应该有所收敛。“上清华变成白富美”的图片,更多的是表现对母校的热爱和骄傲,她们希望大家能看到真正的清华,不是“书呆子”,也不是“女学霸”,而是能从内之外都能吸收养分的成长园地。

  至于“招生广告”的说法,笔者认为,就算是“招生广告”又何妨?近几年来,各高校招生广告创意十足,6月初的成都理工的美女老师“快到老师碗里来”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北外、中国政法大学、福建师大等众多大学的官网主页曾经都使用过的“美人计”,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我们有空调”的口号,西南交通大学晒录取通知书的举动,让以往枯燥的宣传变得活泼而又有人情味,从某种程度上,这些看似“不严肃”的招生手法,却昭示着新的改变。学生在择校时,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不再迷信学校学术排名,这促使学校有了不断改进的动力。而一些生活福利变成招生口号,学校人性化的改进,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上清华变成白富美”则要告诉大家,在清华度过一段时光后,女生容貌气质有变化不值得大惊小怪,人格的塑造才是最重要的,照片中的女孩子们,从外貌到内心,散发的满满正能量。这样的“招生广告”当然有吸引人的理由。

  孩子们晒出照片,本无恶意,只是用直观的方式,让大家看到让人欣喜的改变,又何罪之有?何须恶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