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双全:悬泉的呼唤(图)

20.09.2014  18:26

  何双全

  柴生芳在悬泉置遗址(何双全1990年12月摄)

  生芳同志突然走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是他确实离我们而去了。我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悲伤,更为失去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学子而恸哭。

  看着老照片,24年前一起工作的场景和他的音容笑貌一遍遍浮现在眼前:1990年7月刚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他分配到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单的行囊还未安顿好,便迎来了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汉代悬泉置遗址的抢救发掘工作。9月下旬,我带着他赴工地,一干就是两夏三冬。悬泉置遗址地处无人区,背靠荒山、面临戈壁、天上无飞鸟、地上无走兽、天天吃黄土、日日饮咸水。1990年冬季是第一次发掘,由于发掘经费不到位,生活条件很差,一日三餐能吃上饭已是万幸,至于其他待遇一律无从谈起。生芳头上戴的布帽是他自己的,看起来很新,其实是顶旧帽子,最多值一元钱,眼上带的太阳镜是借别人的,身上穿的衣服是他学生时代的“盛装”,其实也是一件旧衣服,从他的学生时代穿到了悬泉,唯有脖子上的花头巾是我们统一配发的御寒用品。发掘工作异常艰辛,可生芳同志从无怨言,从未说过一句牢骚话。他挖土、铲土、抬土时时跑在前,全然一副农民工的形象。可毕竟他不是农民工,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学者。随着发掘进度的加深,生芳便愈发认真起来,每天一蹲就是三个小时,一边修理探方四壁,一边小心清理,他负责的三个探方是全工地的样板方,第一张西晋文字纸文书也是经他手清理出来的。随着出土物的增多,生芳细心、严谨的一面体现出来,大到一块土坯,小到几颗骨珠,无一漏网者,整理阶段的资料,记录也项项完备无缺。更令我赏识的是他专业功底好,头脑亦非常聪明。悬泉置文物主要是汉简文书,他是第一次接触,开始认识不了几个字,但从不气馁,跟前跟后叫我给他解读。我给他只讲一遍,他全然记牢,而且当天获得的汉简当晚记录、编号、做卡片、识读,至休息时已到凌晨。在进行室内考释时,他已完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了。我为有这样一位很有前途的汉简学者而高兴。看着他所负责的悬泉发掘资料一本本整理成册,现在竟变成了遗著,当时的工作照竟成了遗像,我止不住黯然泪下。

  谨将1990年冬季共事点滴记以小文奠祭。生芳同志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