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带来低安全?

03.07.2014  04:52

    7月2日,我国三大航空运输中央企业之一的东航,在北京南苑机场宣布旗下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正式变身低成本航空公司。此举是否可开启我国民航从高端旅行工具向大众化航空“飞的”转变的开端?

    低成本航空:起飞沉重的翅膀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消费升级、大众化和自助旅游兴起。普通大众出行方式选择发生转折,加大了航空运输的多样性需求。中国民航提出民航强国战略,引导民航从提高高端型消费向满足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提高民航服务的覆盖能力。这些都坚定了东航对发展低成本航空的战略选择。”刘绍勇说。

    从欧洲的易捷航空、瑞安航空,订单总数超过400架单通道客机的印尼狮航,全球空客订单量最大的航空公司亚洲航空,低成本航空商业模式处于上升通道过程中,潜力巨大。

    海航航空集团执行董事长王英明认为,低成本航空没有固定模式,美国的西南航空、欧洲的易捷航空和亚太地区的捷星航空等,在机上服务、机场选择、舱位设计、远程航线、常旅客项目、分销平台等问题上各有选择。但结构性的成本优势、高效率运营、精简基本服务、丰富附加服务选择,以及有吸引力的市场仍是成功关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成本航空陡然升温,秘密在于重启的我国改革进程。低成本航空风起云涌之势,推手是中央政府大力缩减公务开支,挤压长期主导民航市场的公款公务消费。同时,中央政府推动下,我国民航简政放权,对民营资本开绿灯。

    安全与大众化: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

    尽管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已成功运营超过30年,但对我国普通旅行者来说,提起低成本航空,头一个念头往往是:低成本航空,出了名“抠门儿”。安全吗?

    “低成本就是低安全,这不是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观点。事实上,春秋航空把安全上的严格要求和较高安全投入作为保证低成本持续运营的最经济手段,安全能带来更好的效益,安全好了,成本自然就低了。”国内率先定位低成本的春秋航空公司航空安全总监王清晨说。

    1971年就开始运营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最老牌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拥有600多架飞机,已连续两年成为美国国内旅客运输量最大的航空公司,《国际航空》杂志列为世界最安全前十名的航空公司之一。欧美主要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均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

    低成本航空公司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飞机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老百姓也能轻松登机。“安全”曾是大航空公司抵制低成本航空的借口,直到这些大航空公司也开始大规模介入这一市场。

    “持续安全战略”和“大众化战略”是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提出的民航“十二五”期间最重要战略之一。既要满足普通大众对低票价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又要安全平稳地科学发展,这是任何国家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前提。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