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4位四川抗战老兵的名字 让我们再看一看

16.08.2014  22:24

  抗日期间,有300万的川籍士兵开赴前线。他们被分散到全国各个战区,甚至远征印缅。69年之后,当我们追寻那些抗日英雄,发现抗战老兵正陆续离我们而去。

   文\陈荞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

  今年也是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

  关于我们的近邻日本,中国人有太多的屈辱记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我们一刻也不能遗忘,而那些为民族为国家奋战过的英雄,我们更不应冷落他们。

  《川报观察》客户端今(14)起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推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特别策划《老兵不死》。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是:2013年以来,川籍抗日老兵已有54位逝去。

   无川不成军:

   抗战前线每4个兵就有1个四川人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 30万川军于当年9月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随后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四川人民为前线提供粮食、赋税,也为各个战场上补充兵员。日本投降后,《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文中说“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250000多人”。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介绍说:“这超过300万的川兵,都是以壮丁的身份征集走的,每年征集40万,连续征集了8年。

  300多万四川兵,意味着当时的战场上,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川人。相比第一批成建制作战的30万川军,这300多万人被分散到全国各个战区,甚至远征印缅。1943年抗战最艰苦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四川在1个月内征4.5万名优秀知识青年当兵,飞赴印缅补充远征军。四川无数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群情激昂“泣请从军”,很快就有4万多人奔赴前线。

  这批知识青年,在民族最危急时刻,投笔从戎,与全国各地的同胞一起,汇成“十万青年十万军”,拉开了对日反击作战的序幕,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