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课堂“有本可依,还要必依”

09.01.2015  03:33

    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推出标准化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获悉的。课题组专家认为,这套实验教材的出版解决了目前各地区缺乏标准化、高水准中小学国学教材的问题,使传统文化进课堂“有本可依”。

    据说,这套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制定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习深度由浅入深,不仅适合学习规律,而且能使孩子们较为全面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以往,传统文化进课堂多是各自为阵、毫无章法。群起诵读蒙学经典、儒家经典自不必说。其他诸如,你让京剧进课堂,我就让川剧进课堂;你让中医进课堂,我就让武术进课堂;你让学生学刺绣,我就让学生玩泥塑……总之想起什么传统文化,就一时兴起让孩子们学习什么,一阵风之后,很快偃旗息鼓。而且,低年级与高年级往往不分,低年级孩子常常感到“高大当”,增添了不小的负担,而高年级孩子则常常觉得“小儿科”,白白浪费大量精力。

    最关键的是,传统文化进课堂因为缺乏可以量化的标准,也因为缺乏可以施教的教材,在很多地方甚至流于形式。虽然上面要求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润心灵,但下面唱着高调,打着幌子,只忙于教学考试要考的,而传统文化教育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果上级来检查,兄弟学校来“取经”,则临时抱佛脚,让孩子们背背古文诗赋、穿穿唐装汉服“”一场,传统文化难以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故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应该研发推出标准化、高水准的传统文化教材,使传统文化进课堂从小学到初高中都“有本可依”。确实,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传统文化进课堂若“无本可依”,则相当于“大海捞针”,至少会事倍功半。这个呼吁将在年内实现,根据每个年级段的孩子量身打造的传统文化教材即将出炉,无疑值得期待。“有本可依”之后,更要探索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考评新机制,让学校“有本必依”,切实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而不是应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