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黄河文化焕新彩
编者按
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兰州作为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围绕“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目标做好黄河文章,坚定不移走高质量治水兴水之路,让黄河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河。兰州的黄河文章受到广泛关注,近日,《甘肃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传承创新,黄河文化焕新彩》的文章;《经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黄河之滨细做“精致”文章——兰州推进城市精品化建设纪实》的文章。本报今日全文转载两篇报道,以飨读者。
千百年来,在母亲河的哺育下,一代又一代兰州儿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培育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气质。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走进兰州,秀美的黄河风情线、恢弘的金城关建筑群、修缮一新的河口古镇……一个个承载着浓郁黄河文化底蕴的城市符号焕发着新的光彩,“讲述”着一个个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故事。
保护历史印迹厚植文化底蕴
滔滔黄河自西向东奔涌而来,不仅孕育了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地貌,也给这座城留下了深深的黄河文化印记,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性格。
对黄河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保护,是兰州市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兰州一直在努力。
步入位于西固区的河口古镇,一条条古香古色的街道,一排排特色鲜明的民居,再加上钟鼓楼、卧桥、城门、牌坊、码头……一座气势恢弘的古镇呈现在眼前。古镇里,青砖灰瓦、层楼绵延,吸引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
“河口曾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古渡口,古时候,人们从中原到河西走廊,都要在河口渡河。”说起河口古镇的历史,河口镇镇长马宁颇为自豪。
河口古渡口起于汉、兴于唐,古镇上拥有37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院落群。历经上百年风侵雨蚀,当地一些古建筑已经残损破败。为了保护河口的文化遗存,这几年,西固区投资2.6亿多元启动了河口古镇修缮的工程,对古建筑群进行了全面修缮,重现了古镇昔日的繁华。
“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作为明清时期“茶马互市”和茶叶贸易通道上的重要关城,金城关拥有着重要的兵防、交通、商贸地位。1942年,历经千年变迁的金城关被拆除。2002年,兰州市政府在金城关原址上建设大规模的文化风情仿古建筑群,沉寂多年的金城关再次被启用。为了有效保护文化遗存,兰州市在这里设立金城关文化博览园,打造了兰州彩陶馆、黄河桥梁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6大展馆。
“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中山桥的建设过程,欣赏彩陶艺术的魅力,感受各种民俗文化。”讲解员刘文睿说,目前,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已成为兰州重要的文化旅游园区。
在兰州,历史文化不仅存在于古渡口、古关城里,还散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历史积淀。”前不久,参加中国著名作家金城行采风活动的中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邓刚说,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产生诗歌、小说、故事。
厚植黄河情怀传承文化资源
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品格。吃着黄河水长大的兰州人,打小就有浓浓的黄河情结。
“天上飘来滔滔黄河,水车辘辘洋溢喜悦……”清晨,从黄河南岸的水车园小学里,传出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这首歌名叫《快乐的黄河娃》,是学校凝练黄河文化精髓,结合小学生成长特点而创作的。”
校长金艳说,水车九曲不回、笑纳百川,水车循环往复、坚韧无私,创作这首歌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黄河的儿女,从小爱护母亲河,倍加珍惜母亲河。
据介绍,这些年,水车园小学师生经常前往黄河边监测水质、捡拾垃圾,黄河就是母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悠悠黄河奔流不息,黄河情怀已深深融入每个兰州人的心里。他们在保护黄河的同时,还注重对黄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我们这一次共有交响乐团、合唱团和芭蕾舞团3个乐团赴京演出,人数达到了200人,创下了全国市级乐团赴京参演的纪录。”见到兰州演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程红时,她刚从北京参加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归来,脸上洋溢着演出成功的喜悦。
兰州演艺集团是兰州市的一支综合性乐团。近年来,通过对黄河文化、敦煌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兰州演艺集团创作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和经典节目,在全国竞争激烈的演艺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传承中讲述“黄河故事”,在传承中传唱黄河声音。
近日,首届黄河之滨音乐节在兰州举办。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歌手与群众齐聚黄河岸边,放声歌唱,表达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爱。
夜空绚烂、歌声悠扬,人们对黄河的爱恋很深,很远。
描绘山水画卷助推文旅发展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新疆游客曹运伟与妻子带着孩子来兰州旅游。第一站,他们选择了中山桥。
“全家人来兰州,最想看的就是黄河和中山铁桥,这下终于见到了。”站在壮丽的黄河边,曹运伟一家显得非常激动。
曹运伟的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不到3岁。“孩子们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黄河,听说能来兰州看黄河,一路上都很兴奋。”曹运伟说。
黄河千回百转进入兰州,浩浩荡荡穿城而过,让兰州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兰州市“做好黄河文章,建设都会城市,打造精致兰州”创造了良好条件。
深秋时节,美丽的兰州黄河风情线满目苍翠,与壮美的黄河相映成画。沿线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影的游客。
作为兰州市精心打造的生态景观带,处处彰显黄河文化的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兰州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吸引着许多外地游客的到来。
来自兰州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兰州市共接待游客357.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6%、15.53%。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为加快打造具有西部大山大河气派的一河两山,使黄河成为充分展示兰州风采、品质和文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兰州市围绕黄河风情景观带提升改造,努力重塑水系生态,提升城市品位,发展新型业态。
统筹好山、水、人、城的关系,兰州市着力修复黄河生态和河道湿地,连通黄河与崔家大滩、马滩、南河道等城市河道,恢复水系生态网络,改善城市环境;
统筹好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持续打造处处是景、各有精彩的一河两山,全面提升黄河两岸颜值风貌,展现城市魅力;
统筹好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促进旅游观光、文化休闲、健康养老、餐饮娱乐等领域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全面发展……
一系列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举措在兰州相继展开。
“我们将努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善黄河兰州段水生态功能,推动沿线景观亮化美化,真正把黄河风情景观带建设成为高品质大景区、城市空间与生态网络主轴线和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