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老鸦小学:一位老师和七名学生的守望(图)

21.09.2015  12:03

    原标题:会宁老鸦小学:一位老师和七名学生的守望

  吕转芳带孩子们上体育课。

  试验田。

  ■核心提示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老鸦村,位于会宁县中川乡的大山之中,因在很久以前乌鸦众多而得名,即使在较为贫困的会宁县全县来看,这里依然是偏远、贫困的代名词。老鸦小学,位于老鸦村,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教学机构。和村子的落寞不同的是,在整个会宁教育系统里,老鸦小学却名声显赫,即使这所小学如今只剩7名学生,早已不复往日的热闹。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一个名叫吕转芳的老教师。

   不老的“学生

  9月15日,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连续大半个月未见半点雨星的干旱天气,让老鸦村的村民们心中多了几分烦躁。好在如今通往村上的水泥路已经修通,被山间小道困守了数十年的村民们再次看到了走出大山的希望,年轻人摩拳擦掌,筹划着来年的出外打工计划。

  下午2点半,老鸦小学的上课铃声照常响起,悠扬的铃声通过扩音器传遍村庄,打断了正在校园内玩耍的孩子们,唤醒了午睡的村民。城市化的进程,即使在这个偏远山村也显现出其强大的诱惑力,村子里的村民越来越少,孩子也越来越少。村子在变,学生在变,唯一不变的便是这“叮叮叮”的铃声,就像一直以来坚守在这里的吕转芳老师一样。

  下午第一节课是体育课,由于孩子少,在体育、美术等副课上,为了便于教学,也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增强孩子的团结,吕转芳将一年级的2个学生和二年级的1个学生集合在一起上课。可能是由于记者的存在,孩子们显得有点拘谨。

  “小家伙们,这位叔叔是来给你们拍照的,只要跳得好,叔叔才能把你们拍得更漂亮。”说话的功夫,吕转芳已经拿起了一个跳绳,站在孩子中间跳了起来。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很快便活跃起来,欢乐声、加油声引来了正在附近干活村民的围观。

  人们的围观并没有影响到吕转芳,高大的身影在3名孩子中间穿梭,少了份老师的威严,多了一份老小孩的活泼。此时,你很难想象得到,这竟然就是那位获奖无数,并在前不久刚刚获得首届启功教师奖提名奖的教师。

  “我倒是不担心他们的成绩,但人数太少了,甚至连一同玩耍的同龄人都很少,我担心的是他们的集体意识。”毕竟已经52岁,陪着孩子们跳了一会,吕转芳便有点累了,开始一边指导孩子们跳绳,一边思索着下半年的教学计划。

  前年老鸦小学学生人数为14人,去年9人。到这一学期,只剩7名学生,其中学前班4名,一年级2名,二年级1名。因人数过少,小学如今已经变成了教学点,老师也仅剩下吕转芳和即将退休的王余老师两人。学生人数的急剧减少,给学校的教育和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容易滋生孤独感等问题成了眼下摆在吕转芳眼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让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孤独,在校期间,吕转芳只要遇上体育课或者课间活动,几乎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一起玩耍,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她就像一个“老学生”一样,永远陪在孩子们身边。而在她看来,她这样一个“老学生”的加入,至少能够增加人数,哪怕让孩子感到多了一个朋友也是值得的。

  在吕转芳的心目中,这样还远远不够。在她的计划里,如何将这个仅有7个学生的学校变成一个团体,让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和学前班的孩子融合在一起,起到以大带小,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将校园变成一个学习的大家庭才是她最终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早在本学期开学前,吕转芳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骑着电动摩托车,她到县城图书馆查资料,到朋友家借电脑看外地的教学模式,甚至还专门关注了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娱乐节目。目前,虽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但至少已经有了头绪。“就像《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里的那些孩子们,都是3至6岁之间,和我这里的情况极其相似。虽然节目里孩子们大都是在参加一些游戏项目,但是这些和目前倡导的寓教于乐的小学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